《香河县地名: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香河县地名考
一、名称由来
香河县因境内河流香河而得名。据《大清一统志》记载,香河“在香河县东里许,俗名长沟,
种芰荷,多香气,县以此名”。辽会同元年(938年)建县时,因县城东南滨水,夏秋季节荷
香四溢,遂定名为“香河”。另据传说,辽萧太后南巡至此,为荷香所动,赐名“香河”,赋予地
名以人文色彩(澎湃新闻)。北宋宣和年间曾改称清化县,金代复名香河县,沿用至今(香“”
河县人民政府)。
二、历史沿革
香河县建制始于辽代,其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先秦时期属燕国,秦汉至隋唐隶属渔阳
938
郡、雍奴县(后改武清县)。辽会同元年(年),析武清、漷县、三河部分地域置香河
县,初名淑阳郡,旋废郡改县,隶属南京道析津府。宋金时期归属更迭,元代属大都路漷“”
州,明代属顺天府,清代隶直隶省顺天府。1949年后行政区划多次调整,1962年恢复香河县
建制,现属河北省廊坊市(行政区划)。
三、地理环境与地名关联
香河县地处燕山南麓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潮白河、北运河、青龙湾河等四条主要河流
穿境而过,形成独特的水文格局(香河县人民政府)。河流不仅塑造了地理形态,也深刻影响
地名命名:
1.依河而名:如安平镇因濒临北运河得名,渠口镇因东汉张堪在此开渠屯田而设,渔阳院、
东梨园、西梨园等村名则源于张堪开辟的梨园与水利工程。
2.“”
渡口与码头:鲁家务村因元代运河水务机构得名,店子务、孙家止务等带务字的村庄,
多与漕运管理或手工业相关(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3.地形特征:南台、许台等村名反映地势高亢,大高坨、小高坨因地处高台而得名(潇洒麻
酱)。r
四、村镇名称的历史文化内涵
香河县300余个自然村的名称,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与文化积淀:
1.历史事件与人物:
1
?东汉渔阳太守张堪屯田留下渠口、渔阳院、东西梨园等遗迹(澎湃新闻)。
?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避难地赐名“安平”,并建大安寺(今第一城内重建)(澎湃新
闻)。
?宋代大刀王怀女抗辽庆功之地称“庆功台”,元代领户分封制留下城南头百户至十百
户、城北头百户至九百户等村庄(澎湃新闻)。
1.姓氏与职业:
?郎庄、孟庄、姬庄等以立村者姓氏命名(潇洒麻酱r)。
?炭户庄因村民为皇宫烧炭得名,匠庄因沈氏三兄弟以木匠为业而设(潇洒麻酱r)。
1.神话与传说:
?铁佛堂村因东汉洪水冲来铁佛建庙得名,传说铁佛被铁链锁臂留此。
?安头屯与唐末名将李存孝为石人安头的传说相关。
1.军事与屯垦:
?前马房、大马坊等村名源于元代屯兵牧马,后马房、后场等与军事设施相关(潇洒麻
酱r)。
?明代“燕王扫北”后,大量移民迁入,形成许家台、万福辛庄等村落(潇洒麻酱r)。
五、经济文化与地名的互动
1.产业印记:
?家具产业集中区如淑阳工业园、钳屯乡贾庄工业园,虽未直接以产业命名,但家具城
所在的淑阳镇成为“中国北方家具之都”的核心标识(香河县人民政府)。
?炭户庄、匠庄等村名反映了历史上手工业的兴盛(潇洒麻酱r)。
1.文化符号:
?刘宋镇原名“留宋”,因靖康年间宋徽宗被掳北行时暂居得名,清雍正时取谐音改称“刘
宋,并留下《望仙乡?杏花》词赋。”
?天下第一城仿明清北京城建造,成为会展经济的象征,赋予现代地名以文化地标意义
(香河县人民政府)。
六、现代地名变迁
1.行政区划调整:
?1958年香河并入宝坻县,1962年复置,期间多次调整边界,如1962年宝坻县庆功
台等6村划入。
2
?1996年起撤乡设镇,如钳屯乡、钱旺乡改为钳屯镇、钱旺镇,形成9镇2区的格局。
1.城市化影响:
?部分村庄因潮白河改道、水库建设等搬迁,如刘庄村1972年从潮白河套内迁至现址
(潇洒麻酱)。r
?新兴产业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