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人力资源数据服务平台技术方案(下册3卷).pdf
文件大小:2.48 MB
总页数:20 页
更新时间:2025-06-10
总字数:约9.92千字
文档摘要

人力资源数据服务平台

目录

一、技术方案3

2.1人力资源数据服务应用概要设计方案3

2.3.1人力数字化转型体系建设3

2.3.2管理者视图6

2.3.3人才画像7

2.3.4组织/岗位画像10

2.3.5智能人才推荐14

2.3.6人力资源能效分析18

第2页

一、技术方案

2.1人力资源数据服务应用概要设计方案

以终为始,以支撑管理决策和人力资源数据共享为目标,构建人力资源数据服务平

台。体系层面,设计覆盖组织整体视角、员工个人视角的数据标签、分析维度、智能视

图,满足组织/队伍整体分析、员工个人分析需要;场景层面,实现人才选拔、空岗空

缺预警、关键人才画像、岗位画像、人力资源效能等业务多场景、关键活动的数据记录

与多维分析;用户层面,实现不同层面管理者应用需求,通过多维智能分析、智能视图

达到人才选用育留各阶段行为记录、预测、预警等,提供智能决策建议。以人力资源数

据服务平台建设及实施,推动人力资源数字化转型,赋能集团公司人才强企工程目标实

现。

2.3.1人力数字化转型体系建设

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数据标签化、数据归类分析及应用

等各道“工序”都不容忽视。对于领导者和人力资源管理者,如何通过对海量的数据进

行分析处理,直观展示业务洞见,是数字化的关键价值体现。那么从底层的数据到具有

业务价值的数据分析,数据标签和数据指标是过程中作为承上启下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也是实现管理者视图,效能分析,人才画像,岗位画像和智能推荐等功能的核心基础。

在大数据和数字化的场景中,标签是一种灵活的数据组织方式,基于业务场景自下

而上的倒推标签需求,从而实现对业务所涉及的内容进行合理划分,以便于检索和分享。

随着大数据的发展,标签体系的作用也越来越大。通过业务需求的特征集合,关联打标

签的对象,对分析对象生成画像,挖掘对象的价值。生活中最常见的标签使用场景主要

第3页

在各大APP,如淘宝、今日头条、抖音等。这些互联网公司都有一个基于标签体系的

推荐引擎模块,通过用户静态属性和行为属性给用户打标签,形成用户画像,然后基于

不同产品的标签和特点,与用户的偏好进行匹配,将相对更又吸引力的信息或产品推送

给用户。

图2-30人才标签示例

对于人力资源数字化,标签和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更是充分发挥数字化价值的

关键点之一。一方面,标签和指标体系能够直观体现一定的数据特征。数据往往直接反

应一个内容的实际数值或是字段,而对于数据所代表的含义或特征,则需要人力资源同

事或数据的使用者进一步定义。标签则直接赋予了不同范围的数据和字段适用于业务应

用场景的特征。以人才画像功能为例,其中的工作经验部分,若只采用数据展示,往往

是直接体现某员工在一个时间段内,在何处任职,担任何职位,有何主要工作内容,仅

此而已。如果同时采用标签体系,那么能够直观展现某一段工作经验的特征,例如岗位

第4页

特征是“员工”或“管理干部”,或者是某一段工作经验的机构层级特征,是“分公司”、

“子公司”或“总部”。甚至可以通过多个数据的组合,为数据中具有多层级机构工作

经验的员工打上“跨层级工作经验”的标签,从而更直观的在人才画像中展示该人才在

工作经验中的特殊之处。

另一方面,标签和指标体系更便于业务分析场景下的数据抓取和灵活搭配。由于标

签的生成主要是基于业务需求推导而成,因此更加贴近业务场景。当开展业务分析时,

由于标签和指标体系已经显示一定的数据特征,能够支持人力资源和其他使用者更快的

找到匹配分析模型的数据。以管理者视图为例,员工离职率作为常见的人力资源效能分

析维度,除去全员平均离职率以外,高层管理者往往更加关注管理干部,骨干员工和关

键条线员工的离职率。那么针对这些关键人群离职率的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