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猎人海力布》教案设计
《猎人海力布》教案设计(2课时)
一、教材分析
《猎人海力布》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民间故事。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猎人海力布为了拯救乡亲们,不惜牺牲自己,变成了一块石头的故事。故事充满了神奇的色彩,海力布善良、勇敢、舍己为人的品质在情节的发展中得以充分体现。
从教材的编排来看,这篇课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对民间故事的喜爱之情。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如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情节等。同时,课文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易于学生理解和学习优秀的品质。
例如,文中描写海力布听到鸟儿说洪水即将来袭时的矛盾心理:“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这段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海力布在个人安危与乡亲们的生命之间做出艰难抉择的心理过程,体现了他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酬、誓”等4个生字,会写“酬、珍”等11个字,会写“猎物、尊敬”等29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故事。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学习作者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2.激发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喜爱之情,培养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海力布的人物形象,体会他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品质。
(二)教学难点
1.理解海力布在面对灾难时的心理活动及其做出牺牲的伟大意义。
2.学习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故事,注意故事的完整性和情节的连贯性。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在讲解生字词、课文的重难点部分时,教师通过直接讲解的方式,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要点。例如,在讲解生字的读音、书写和字义时,教师可以清晰地向学生传授正确的信息。
2.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朗读、指名朗读、分角色朗读等,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比如在感受海力布和乡亲们对话时的不同语气,就可以通过分角色朗读来实现。
3.讨论法:组织学生针对课文中的关键问题进行讨论,如“海力布为什么在知道说出真相会变成石头的情况下,还要告诉乡亲们洪水即将来临?”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例如,在讲解海力布劝说乡亲们搬家而乡亲们不相信他时,可以让学生模拟当时的场景,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人物的心理。
五、教学过程
(一)第一课时
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讲述一个简短的民间故事片段,如“从前有个小孩,他放羊的时候总是喊狼来了,开始的时候村民们都相信他,跑来救他,可是后来发现他是在骗人。最后狼真的来了,他再喊的时候,就没有人相信他了。”然后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听过这个故事吗?这是一个很有名的民间故事。今天,我们要学习另外一个非常感人的民间故事——《猎人海力布》。”
(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读课题,提问:“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想知道关于猎人海力布的哪些事情呢?”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生字的读音,以及课文的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圈出生字词,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标记。
(3)检查初读情况。
-出示生字词:“酬谢、珍宝、叮嘱、崩塌、发誓、迟延、后悔、避难、震天动地”等。
-带拼音指名读,纠正读音错误。例如,“酬谢”的“酬”,有的学生可能会读成“chóu”,教师要及时纠正。
-去拼音开火车读,加强记忆。
-交流识字方法。如“珍”可以用“王”字旁加上“人”和“彡”,因为王字旁的字很多与珠宝有关。
(4)再读课文,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流利,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读完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5)指名回答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概括:猎人海力布平时热心帮助别人,在一次打猎中救了龙王的女儿,龙王为了报答他,送给他一颗能听懂动物语言的宝石,但是如果他把动物的话告诉别人,他就会变成石头。有一天,他听到鸟儿说洪水即将来临,为了救乡亲们,他不顾自己的安危说出了真相,最后变成了石头。
3.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海力布热心助人。
-学生默读这部分内容,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