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荷花》教案设计
《荷花》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荷花》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课文语言优美,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如“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荷叶的形态。同时,文中对荷花姿态的描写细致入微,“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让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栩栩如生的荷花图。这篇课文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还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挨、蓬”等5个生字,会写“瓣、蓬”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荷花、清香”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3.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荷花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荷花的美和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2.借助多媒体等手段,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姿态,理解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荷花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理解“挨挨挤挤”“冒”等重点词语的含义,体会荷花的美。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荷花的方法,如对荷花不同姿态的描写。
(二)教学难点
1.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体会这一描写的精妙之处。
2.体会作者如何将眼前的荷花与自己的想象相结合,感受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方法
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体会作者的情感。例如,在讲解荷花姿态的段落时,让学生先自由朗读,再指名朗读,通过不同的朗读方式体会句子的节奏感和意境。
2.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展示荷花的图片和视频,创设出荷花池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在导入环节播放荷花盛开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荷花的美。
3.讨论法:组织学生对课文中的重难点问题进行讨论,如荷花不同姿态的描写有什么特点,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讲授法:对于一些生字的读音、字形、字义,以及课文中的重点知识,如修辞手法的讲解,采用讲授法进行直接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第一课时
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同学们,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花朵,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欣赏一种特别美的花。”(教师播放一段荷花盛开的视频,视频中有大片的荷叶和各种姿态的荷花,还伴有轻柔的音乐。)
(2)播放完视频后,教师提问:“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这种花是什么花呀?”(引导学生回答“荷花”)
(3)教师板书课题“荷花”,并让学生齐读课题。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生字的读音,同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带拼音认读生字,如“挨(āi)、蓬(péng)、胀(zhàng)、裂(liè)、姿(zī)”,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及时纠正读音错误。
(4)去掉拼音,开火车读生字,加强记忆。
(5)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例如对于“蓬”字,学生可能会说:“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艹’加上‘逢’就是‘蓬’。”
-对于“胀”字,有的学生会说:“我用换一换的方法,把‘长’字的一撇换成‘月’字旁,就变成了‘胀’。”
(6)教师讲解生字的字义,重点讲解一些容易混淆的字。
-如“挨”字,“挨挨挤挤”形容荷叶很多,这里的“挨”表示靠近、紧接着的意思。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挨”字组几个词,如“挨近”“挨着”,加深理解。
-对于“裂”字,教师可以展示一个物体破裂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裂”就是破开的意思。
(7)指导书写生字。
-教师先让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和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如“瓣”字是左中右结构,笔画较多,要注意各部分的比例。
-教师范写较难写的生字,如“蓬”,强调“艹”要写得宽一些,盖住下面的部分;“辶”的捺要写得舒展。
-学生练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和笔画顺序。
-展示学生的书写作品,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鼓励学生写得更好。
3.再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要求读通顺、读流利。
(2)教师提出问题:“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荷花的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3)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