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青山不老》教案设计.doc
文件大小:22.5 KB
总页数:11 页
更新时间:2025-06-10
总字数:约5.24千字
文档摘要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青山不老》教案设计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青山不老》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课文语言质朴、简练,层次清晰,通过描写老人的外貌、语言、动作以及周围环境的描写,展现了老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文章的结尾以“青山是不会老的”这句话点明主题,意味深长,引人深思。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认识“虐、踞、淤”等生字,理解“肆虐、盘踞、风雨同舟”等词语的意思。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人创造的奇迹,以及老人开辟山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精神。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老人的语句,感受老人的精神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以及创造奇迹的艰辛过程。

-理解“青山是不会老的”这句话的含义。

-从字里行间体会老人的精神品质。

例如,在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时,课文中描述“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这里通过具体的数据直观地展现了老人的成就,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数据,从而深刻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

2.教学难点

-理解“青山是不会老的”背后的深刻含义,体会其中包含的哲理。

-如何引导学生从老人的行为和精神中受到启发,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和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情境,如展示晋西北恶劣的环境图片和老人创造的绿洲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问题引导法

-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老人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坚持植树造林,他的动力是什么?”“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等。

3.小组合作探究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共同解决问题,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理解,例如在分析老人的精神品质时,让学生分组讨论老人的言行举止所体现的品质。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导入语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这里有郁郁葱葱的森林,有清澈见底的河流,有广袤无垠的草原。但是,有些地方却遭受着自然灾害的肆虐,环境十分恶劣。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地方——晋西北。(展示晋西北环境恶劣的图片,如风沙漫天、土地干涸等)大家看到这样的环境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回答后)是啊,这样的环境让人感到担忧。可是,有一位老人,他却用自己的双手改变了这里的一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青山不老》这篇课文,看看这位老人是如何创造奇迹的。

2.板书课题

-教师板书“青山不老”,让学生齐读课题,然后提问:“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可能会问“青山为什么不老?”“青山不老和课文内容有什么关系?”等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

-教师富有感情地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生字的读音,同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学生自读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字典等工具自学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读音错误。

3.检查生字词

-出示生字词:“肆虐、盘踞、淤泥、劲挺、荡漾、领悟、风雨同舟、三番五次”等。

-指名读生字词,其他学生认真听,如有读错的地方及时纠正。

-采用多种形式认读生字词,如开火车读、男女比赛读等。

-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例如:

-“肆虐”:通过联系上下文“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和展示狂风肆虐的图片,让学生理解“肆虐”就是任意残杀或迫害,这里指自然灾害的严重破坏。

-“盘踞”:可以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理解,然后教师解释为非法占据、霸占,文中指的是恶劣的环境长期存在。

4.概括课文内容

-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例如:

-起因:晋西北环境恶劣,老人开始植树造林。

-经过:老人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植树造林,克服了重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