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丁香结》教案设计
《丁香结》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丁香结》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抒情散文。本单元的主题是“触摸自然”,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感受自然之美,体会作者对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丁香结》这篇课文,作者宗璞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丁香花的颜色、形状、气味等,并且由丁香结引发了对人生的思考。文中描写丁香花的部分优美动人,如“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这些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丁香花的繁茂与美丽。而关于丁香结的部分,“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么?”则从丁香结这一自然现象上升到对人生哲理的感悟,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这篇课文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自然之美,还能启发学生对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思考,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写“缀、幽”等11个字,会写“宅院、幽雅”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丁香花的特点,体会作者对丁香花的喜爱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圈画等方式,品味文中描写丁香花的优美语句,感受作者的语言之美。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丁香花的美,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2.体会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了解丁香花的特点,感受作者对丁香花的喜爱之情。例如在描写丁香花的颜色时,文中提到“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这里通过对丁香花颜色与周围环境的对比描写,突出了丁香花的洁白与醒目,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这样的语句来体会丁香花的特点。
2.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由丁香结引发的对人生的思考。如“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这是对丁香结外形的描写,教师可以从这里入手,引导学生理解丁香结的含义。
(二)教学难点
1.体会作者在描写丁香花时融入的情感,以及这种情感在字里行间的表达。例如“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这里的“积雪”指的是丁香花,作者将丁香花比作积雪,不仅写出了丁香花的颜色,还表达出一种淡雅的意境,这种情感的体会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2.让学生在理解丁香结象征意义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悟人生中的“结”,并且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因为这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和思考深度,对六年级的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和难以把握的。
四、教学方法
1.朗读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之美,体会作者的情感。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语调、节奏和重音等。例如在朗读描写丁香花美丽的语句时,语调可以轻柔、舒缓,以体现丁香花的淡雅。
2.圈点勾画法:指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圈画出描写丁香花特点以及表达作者情感的关键词句,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如在学习丁香花的形状时,让学生圈出“十字小白花”“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等词句。
3.情境教学法: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比如在讲解丁香花的香气时,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丁香花丛中,闻到那淡淡的香气,从而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感受。
4.讨论法:针对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以及作者对人生的思考等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思想,互相启发,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例如提出问题“你认为生活中的‘丁香结’有哪些?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们?”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五、教学过程
(一)第一课时
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展示丁香花的图片,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见过这种花吗?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描述丁香花的外观。
(2)教师简单介绍丁香花:“丁香花是一种常见的花卉,它有着独特的美丽和迷人的香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丁香花的课文——《丁香结》。”板书课题。
(3)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吗?”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如“丁香结是什么?”“为什么要写丁香结?”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字音、语调、节奏,同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对于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可以查阅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