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天气与气候教案5篇.docx
文件大小:31.41 KB
总页数:32 页
更新时间:2025-06-10
总字数:约1.4万字
文档摘要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天气与气候教案5篇

编写实践性的教案可以帮助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一份完善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天气与气候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天气与气候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产、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2、通过阅读地图,小组讨论的方式,学生能够正确的区分天气与气候的概念,认识基本的天气符号,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信息提取的能力。

3、形成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思想观念,同时树立人地协调的理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区别,学会阅读简单的卫星云图和天气预报图。

【难点】

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区别。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生活实例导入。通过提问学生今天你们觉得外面怎么样?阴?晴?冷?暖?这些都是描写哪些方面的知识?并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常说的天气与气候到底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它们有区别吗?导入新课。

环节二、讲授新课

1、天气和气候

结合教材,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教师讲解补充共同完成下列表格。

《练一练】下列词语哪些描述的是天气,哪些描述的是气候?

风和日丽—天气、四季如春—气候、东边日出西边雨—天气

2、天气预报和常见天气符号

《过渡】那么怎样才能准确知道每天的天气状况呢?(多媒体播放收看天气预报)

《问题】

(1)通过什么来知道天气状况呢?

(2)卫星云图上的蓝色、绿色、白色分别代表什么?

(3)在天气预报图上怎样识别天气情况呢?

《学生活动】

(1)看卫星云图。

(2)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

(3)根据天气符号识别天气情况。

《教师活动】投影常见天气符号图,指导学生逐一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学生活动】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记忆天气符号的比赛,看哪一组记得又对又快。

(2)选择几个天气符号,看谁画得好。

《教师活动】展示沙尘暴、风的符号。

《提问】

(1)结合沙尘暴的符号,思考我国西北地区为什么经常发生沙尘暴?应采取什么措施?

(2)如何识别不同的风呢?

《学生活动】

(1)干旱、风力大、植被稀疏;防风固沙。

(2)第一、风杆、风尾、风旗。第二、风向的判断。第三、风级的表示方法。

环节三、巩固提高

展示世界主要城市天气预报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城市,充当播报员,发布天气预报。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

《作业】

思考问题:气候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我们和气候变暖有关系吗?如何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四、板书设计

天气与气候教案篇2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本节课是前两节气温和降水知识的概括综合,也是前两节知识的延伸与深化,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探究意识,加强环境教育。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了解气候的概念并能区别气候和天气,世界上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认知率达100%。

2、技能掌握与指导:说出影响气候的因素,学会收集有关气候的数据,运用图片、地图、填表、观察、比较、归纳总结、探究的方法获取知识。利用率达100%。

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观察图片地图中发现问题,共同探讨,学会与老师合作、学生合作,能举例说明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互动率达100%。

4、情意修炼与开导:如何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以及对气候灾害预防和减灾。讨论活跃热烈又有序,提出问题、探究意识积极性高。投入率达95%。

5、观念确认与引导:认识气候在自然地理中和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加强环境意识的教育。认同率100%。

(教学目标的分立表述,有利于教者全面考虑本课教学的思路,有利于课堂教学评估,但是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各教学目标之间是协同和合为一体的。)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对气候影响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不容易准确分析各类型的气候特征及分布。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探究活动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录像:看几幅不同气候的景观图片

教师:

⑴同学们是否去过或看到过这些地方?你能从画面上感悟到是什么气候?

⑵同学们通过观察,你们对气候是如何理解的?

⑶谁能描述我们南通的气候特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