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月光启蒙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月光启蒙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月光启蒙教案篇1
设计说明:
读着孙友田的《月光启蒙》,总是被他童年那月色融融的美妙夏夜所陶醉,更被他动人心弦的浓浓亲情所感染。其中的亲情,既突出地表现在文面叙述的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以美妙、神奇的童谣伴随作者度过一个又一个月夜,在歌谣中蕴以人生道理,启迪作者的伟大母爱;也明显地表现在浸透于字里行间的作者对其母亲的深挚依恋和怀念。而月色与亲情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形成了环境与心境内外互补、两相互动的意境。
为此,笔者觉得可以以启蒙为轴心,串起启蒙环境——夏夜之美、启蒙事件——童谣之美这两个板块来展开教学;同时,由于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遵循新《课程标准》关于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原则,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了朗读体味与自主感悟两种方法,由夏夜启蒙环境之美入手,经过母亲启蒙形象之美,到达启蒙童谣之美,最后还借助孙友田原作之开头,将学生审美阅读与审美情感的发展过程引向飞腾,从而让学生受到一次亲情的震撼和心灵的洗礼。相信这样一次阅读教学留给学生的回味是深远的。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1、导出课题:
唐代诗人孟郊,忘不了临行前母亲为他缝制衣服的一幕,于是写下了不朽的诗篇《游子吟》;(幻灯映出该诗,示意学生吟诵)
现代作家孙友田,忘不了儿时母亲给她的文学启蒙,于是写下了感人的回忆录(示意学生齐读课题)——《月光启蒙》。
2、初步审题:
⑴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说说什么叫启蒙?
(学生根据预习回答,教者随机归纳:启蒙,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启,开导;蒙,蒙昧无知。)
⑵那么,月光启蒙该怎么理解?
(学生尝试讲述见解,教者随机归纳:月光启蒙:指在月光下,受到的启蒙教育。)
⑶打开课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哪一段具体解释了月光启蒙,点明了课题。
(学生速读,找出课文末节,幻灯出示末节)
对,这就是作者对月光启蒙的解释。我们来读一读——(逐句引读)
月光启蒙就是——(生齐)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
月光启蒙就是——(生齐)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
月光启蒙就是——(生齐)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二、整体感知
1、提示自读要求
多么不可思议: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母亲都用了哪些方式对我进行启蒙教育?让我们认真通读课文,根据有关内容归纳:(学生自由读书,尝试概括)
2、交流主要内容:
⑴学生发言,随机评点:
(板书:唱民谣讲神话唱童谣说谜语)
⑵提示其中的重点内容:
在这些启蒙方式中,作者重点回忆了什么内容呢?
(学生迅速浏览课文,作出判断;教者确定并在唱歌谣、唱童谣下加着重号)
三、读讲课文
1、借助插图激发总体感受
(幻灯映出彩图)同学们,请看屏幕:儿时的我就是在这样的夏夜,在这个篱笆小院聆听母亲唱民谣、唱童谣的!看了这个画面,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发表感受,教者随机认可、引导)
是啊!这是作者永远忘不了的童年生活的一幕!他感慨万分地告诉我们——(画面淡化为背景,推出两句话,领着学生饱含深情范读)
①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
②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
2、品读语句,体会夏夜之美
同学们,用你的目光去发现:作者童年的夏夜美妙在哪儿呢?让我们细细品读课文,圈划有关词语或句子,好好体会。(学生自由读课文)
3、交流碰撞,读出夏夜之美
(1)引导总体把握
(根据学生发言,随机评点归结:①夏夜月光之美;②母亲形象之美;③母亲歌声之美;同时,跟随交流进程,随机抓住重点句品评、想象、感悟朗读)
(2)启发重点品读(根据文中出现顺序,随机点击课件,出示相应语段,展开交流)
教学过程预设:
⑴重点读悟之一、
出示: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
①自由练读:这是夏夜的月光美。(板书:月光美)请你用最拿手的方式,动情地读,用心体会夏夜的种种美妙。
②指名朗读:好,谁能用你声情并茂的朗读传达这夏夜的美妙,让大家有如身临其境?
③相互评读:(对听者)你们觉得他(她)的朗读让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怎样的美?你觉得他(她)的朗读很有什么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