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数智赋能新文科建设的系统思维与路径.docx
文件大小:42.67 KB
总页数:8 页
更新时间:2025-06-10
总字数:约5.91千字
文档摘要

数智赋能新文科建设的系统思维与路径

摘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化和智能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新文科建设中,如何有效地运用数智技术,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从系统思维的角度出发,探讨数智技术赋能要坚持“文”的学科属性、以中国价值引领数字时代文科人才培养、数智驱动新文科教学模式系统化重构的新文科建设思路。提出数智赋能新文科建设要坚持问题导向,通过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体系结构、教学范式、教育内容、教育治理五个维度的创新,实现培元融通的课程方案重组,以期为新文科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数智赋能;新文科建设;系统思维;人才培养

新科技和产业革命浪潮奔腾而至,数智技术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社会领域的关系和问题日趋复杂。数智技术给文科教育带来了新的动能,也对其传统的研究范式及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应对新变化、解决复杂问题亟须紧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进行跨学科专业的知识整合,系统化推进数智技术与文科教育的融合发展。

数智赋能新文科建设的系统思维

2020年11月,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会发布的《新文科建设宣言》提出:“推进新文科建设要主动适应并借力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文科教育高质量高水平发展,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应用型复合型文科人才。”在数智赋能新文科建设中,需要运用系统思维,从整体上把握数智技术与文科教育的内在联系,以实现数智技术与文科教育的深度融合。

1.数智技术赋能要坚持“文”的学科属性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各种复杂的综合问题需要多学科合作解决,数智技术为文科建设提供了新的手段、工具和可能性。随着数智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应用,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边界和内涵也在不断拓宽和深化,促使文科从传统框架走向面向未来的新趋势。在新文科建设中,数智技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文科发展范式转变和知识创造的重要支撑,而且也是推动文科“图变求新”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需要加强对数智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以推动文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学科交叉融合不仅涵盖人文社会科学范畴内部的自我整合,而且还与自然科学、工程科技相互渗透,形成文理交叉、文工交叉、文医交叉等跨学科领域。这种融合不仅涉及理论知识的交融,而且还涉及研究方法和技术范式的创新。[1]这种知识生产结构的变革并非否定传统文科,而是在继承和发展传统文科的基础上,通过跨学科交叉与融合,重构传统文科的学科生长逻辑和教育促进机制。通过构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文科研究体系,能够更好地应对当今社会的问题和挑战。

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深刻反映了一个民族在思维、精神和文明层面的高度,是社会繁荣与和谐的“晴雨表”。数智技术的融入,为文科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多学科、跨学科的深度交叉与融合。在这一进程中,传统的学科边界被打破,新的学科和专业不断涌现,研究对象、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也变得更加系统和复杂。这种变革不仅要求在知识生产上推陈出新,更要求在保持各自学科特性的同时,寻求学科间的有机融合。对于哲学社会科学而言,这意味着在吸收数智技术带来的新方法、新工具的同时,更要坚守其独特的学科属性和价值,确保在追求科技创新的同时,不失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同时,也要警惕数智技术在文科建设中的“技术性”和“工具化”认知偏颇。[2]在应用数智技术时,不能仅仅将其视为一种物理层面的技术价值,而应该深入理解其内在的价值意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数智技术在文科建设中的作用,推动文科领域的发展和创新。

2.以中国价值引领数字时代文科人才培养

在数智时代,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等技术为新文科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支持。这些技术不仅为学科交叉提供了新的探索模式和感知工具,而且还营造了新的研究范式,从而重塑了新文科教育理念和学科知识体系。通过构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文科研究体系,能够更好地应对当今社会的挑战和问题。在应用数智技术时,不能仅仅将其视为一种物理层面的技术价值,而应该深入理解其内在的价值意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数智技术在文科建设中的作用,推动文科领域的发展和创新。

家国情怀和价值引领不仅是文科教学的核心理念,而且是衡量新文科教学质量的核心标准。文科作为研究人的行动和意识的学科,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深厚家国情怀、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在培养新文科人才时,必须强调价值引领的重要性,并将其融入教学实践中,以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要加强价值引领在新文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确保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情感认同和责任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具备家国情怀、价值引领和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文科人才,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3]

3.数智驱动新文科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