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电作业用卡线器》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及制定背景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2024年第七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及相关标准外文版计划的通知》(国标委发〔2024〕44号)文件,计划编号为T-524,名称为《带电作业用卡线器》,计划下达的第一起草单位为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项目周期为16个月。
2、主要工作过程
2.1起草阶段
1)2024年9月,全国带电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标委会委员以及电力系统从事带电作业的相关技术人员,对标准的内容、适用范围等问题进行了研讨,确定了标准编写方案,并成立本标准的编写小组。
2)2024年10月初由负责起草单位最终确定形成工作组讨论稿,并在工作组内部广泛征集意见。根据GB/T1.1-2020以及GB/T1.2-2020的编写要求,工作组成员对该讨论稿提出了意见和修改建议。
3)2024年10月30日在浙江省绍兴市召开标准项目启动会,会上工作组成员对工作组内部征集意见阶段的反馈意见进行了讨论确认,并再次深入讨论了标准的适用范围、名称、结构等事项。会后根据会上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工作组讨论稿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了第一轮标准初稿。
2.2征求意见阶段
1)2025年1月6日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第一次标准初稿审查会,会
上审查讨论了裸导线卡线器和绝缘导线卡线器的定义、试验方法的变化,会后根据会上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第一轮标准初稿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了第二轮标准初稿。
2)2025年4月22日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第二次标准初稿审查会,会上审查讨论了机械性能指标的变化,会后根据会上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第二轮标准初稿进行了修改完善,正式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
3、主要参加单位及负责事项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全面协调标准起草工作进度,完成术语和定义、分类和命名编写、技术要求、试验、检验规则、标志、包装等要求的修订工作。
二、国家标准编制原则、主要内容及确定依据、修订前后技术内容的对比
1、国家标准编制原则
本标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编写,全面考虑了绝缘导线卡线器和裸导线卡线器的技术要求,结合目前卡线器的使用情况和现场实际需求,参考国家标准、电力行业标准中有关带电作业的规范和导则,明确了标准编制的内容大纲、相关的章节及各部分分支条目及顺序安排。
2、国家标准主要内容
本标准共用9个章节以及2个附录: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分类
4.1产品分类
5.命名与基本参数
5.1产品命名;5.2基本参数
6.技术要求
6.1外观与尺寸要求;6.2机械性能
7.试验
7.1外观检查及测量;7.2机械性能试验
8.检验规则
8.1检验类型;8.2出厂检验;8.3型式检验;8.4定期检验;8.5检验项目;8.6合格判定
9.标志、包装
9.1标志;9.2包装;9.3运输和贮存附录A(资料性)设计和使用要求
附录B(规范性)标志符号
3、修订前后技术内容的对比
本文件代替GB/T12167—2006《带电作业用铝合金紧线卡线器》,与GB/T12167—2006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更改了适用范围(见第1章,2006年版的第1章);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2006年版的第2章);
——删除了紧线器与卡线器的定义(见2006年版的第3章);
——增加了带电作业用卡线器、裸导线卡线器、绝缘导线卡线器、额定载荷和夹持长度的定义(见3.1、3.2、3.3、3.4和3.5);
——增加了分类中的产品分类(见4.1);
——更改了分类中的结构示意图(见4.1,2006年版的5.1):
——更改了命名与基本参数中的产品命名(见5.1,2006年版的第4章);
——增加了命名与基本参数中的基本参数(见5.2);
——增加了外观与尺寸要求中对颜色、防滑纹、保险钩的要求(见6.1.2、6.1.3和6.1.4);
——更改了外观与尺寸要求中对型号、规格及尺寸的要求(见6.1.5,2006年版的第4章和5.4);
——删除了技术要求中对材质、热处理及表面处理的要求(见2006年版的5.2和5.3);
——更改了技术要求中对机械性能的要求(见6.2,2006年版的5.5);
——删除了试验中的一般要求(见2006年版的6.1);
——更改了试验中外观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