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PAGE1
《固定污染源废气中丁醇浓度的检测方法》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为响应国家对标准化战略的大力推动,持续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加强标准体系建设,以提升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我们认识到有必要制定并完善《固定污染源废气中丁醇浓度的检测方法》的标准,以满足市场对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依据《浙江省科技查新咨询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浙江省科技查新咨询协会已于2025年02月批准立项团体标准《固定污染源废气中丁醇浓度的检测方法》,项目编号为:T/ZTNS002-202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以及《团体标准管理规定》的相关规定,浙江省科技查新咨询协会决定立项对嘉兴弘正检测有限公司等相关单位共同制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丁醇浓度的检测方法》团体标准。通过标准的制定,能够进一步推动我国相关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和大气污染防治的高质量发展,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也为相关企业提供明确的生产和管理指导。
(二)编制背景及目的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固定污染源废气排放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丁醇作为一种常见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广泛用于化工、制药、涂料等行业生产过程中,其废气排放不仅可能导致光化学烟雾和臭氧污染,还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如刺激呼吸道、损害神经系统等。因此,加强固定污染源废气中丁醇的监测与管控,是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法》《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方案》等政策法规、推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重要举措。目前,针对工作场所空气中丁醇的检测已有《GBZ/T300.85-2017》等标准,但其适用范围和采样方法主要针对职业卫生领域的低浓度、短时暴露场景,难以直接适用于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高浓度、长时间排放的监测需求。同时,现有固定污染源废气检测标准体系中对丁醇的专门检测方法尚存空白,导致实际监测中存在方法不统一、数据可比性不足等问题,制约了环境监管效能和企业污染治理技术的提升。
本标准的制定旨在填补这一技术空白,通过结合《GB/T16157-1996》中固定污染源采样规范与《GBZ/T300.85-2017》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分析方法,优化采样条件、明确仪器参数、细化操作流程,形成一套适用于固定污染源废气中丁醇浓度检测的标准化方法。该标准的编制将构建起覆盖采样、分析、质控全流程的技术规范,形成方法统一、数据可比、监管有据的标准化体系,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关键性技术支撑。通过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推动形成政府监管、企业自治、社会监督的多元共治格局,切实提升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其目的是为生态环境部门开展精准执法、企业实施污染源自查及第三方检测机构提供技术依据,助力实现废气中丁醇排放的定量化、规范化管理,推动相关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和大气污染防治目标的落实。
综上所述,《固定污染源废气中丁醇浓度的检测方法》的编制背景及目的均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的要求,推动行业标准化、规范化进程,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
(三)编制过程
1、项目立项阶段
填报《浙江省科技查新咨询协会团体标准制定修订项目建议书》,成立团体标准工作组,标准立项与2025年2月,浙江省科技查新咨询协会发布了关于《固定污染源废气中丁醇浓度的检测方法》团体标准立项的公告(浙科查协[2025]002号),等待审批。
2、理论研究阶段
测的核心难点:废气基质复杂、排放浓度波动大,以及现有检测标准在采样条件、吸附材料选择等方面缺乏针对性。为此,编制组重点参考《GBZ/T300.85-2017》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框架,结合《GB/T16157-1996》对固定污染源采样的规范要求,对丁醇的理化性质及吸附-解吸效率进行理论分析,验证活性炭管作为吸附介质的适用性,并优化采样流量(0.5~1.0L/min)与时间范围(短时10min至长时灵活调整),以满足不同浓度场景的检测需求。
3、标准起草阶段
2025年02月,嘉兴弘正检测有限公司按照“浙江省科技查新咨询协会关于《固定污染源废气中丁醇浓度的检测方法》团体标准立项的公告”要求,召开专家研讨会,从标准框架、标准起草等角度广泛论证,从理论完善和实践应用方面提升标准的适用性和实用性。经过理论研究和方法验证,明确和规范固定污染源废气中丁醇浓度检测方法和技术要求,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固定污染源废气中丁醇浓度的检测方法》标准草案。
4、标准征求意见阶段
于2025年05月提交《固定污染源废气中丁醇浓度的检测方法》标准征求意见稿及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拟定于2025年05月网上公示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
5、专家审核
拟定于2025年6月召集专家审核标准,汇总专家审核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6、发布
拟定于2025年6月发布标准并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