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烛之武:真的仅凭三寸舌就说退秦师吗?
欢迎来到《刘勃的国学课》。
接着讲《左传》。昨天比较了一下齐桓公和晋文公,今天回到历史进程。
鲁僖公二十八年,城濮之战,晋国打败了楚国;僖公二十九年,践土之
盟,这是晋文公霸业成就的标志,到僖公三十年,晋文公约了秦穆公,
一起去打郑国了。
这就又要说到一篇著名的古文,《烛之武退秦师》,这篇中学语文教材
都选了,先和你温习一下。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
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
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
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
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
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
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兵围郑国
第一,晋文公当年流亡的时候,途经郑国,郑文公对他是很不好的;第
二,城濮之战,郑国是站在楚国一边参战的。晋文公更紧要的事忙完,
自然就要来收拾郑国了。
这次,晋文公约了秦穆公一起行动。郑国当然不是晋国的对手,为啥还
要约秦国来助拳呢?可能就是顾及楚国的反应。万一要是楚国出兵救郑
国的话,秦晋两国可以一起上。这个行动看来是收到效果了,楚国有点
被震慑住了,就看着郑国被围,没有行动。
《左传》还在特意写到,晋军和秦军驻扎的地方,彼此距离很远。这是
为后文郑国的反间计打伏笔。
有个郑国大夫叫佚之狐,就对郑文公说:“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师必退。”郑国已经非常危险了!事已至此,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国国
君,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
就这么一句台词,也很看得出说话的技巧,佚之狐推荐烛之武,先特别
强调一句“国危矣”?大家都知道国家危险了,为啥还要先来这么一句?
看来就是烛之武和郑文公是有旧怨的,所以佚之狐是在提醒郑文公,国
家生死存亡的关头,君臣之间没啥过不去的,一致对外吧。
郑文公同意了。
于是,郑文公找来烛之武。
烛之武推辞说:“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我年
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更不能有什么作为了。
这句话,好像只是一句普通的自我谦虚,但是老职场人听来,能感受到
其中有非常深的怨念。什么叫我年轻的时候,就不如别人?意思显然是,
烛之武年轻的时候,在某些关键的问题上,理应获得什么的,但是没有
得到,靠边了,给别人了。我不说你不对,是我不行。
郑文公说:“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我早先没
有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非常爽快的认
错。而且郑文公也料到了,你可能是要指责我:“平时眼睛里没我,现
在倒霉了来找我!”这话我抢先说出来。
郑文公毕竟也是四十多年来,在齐国、楚国、晋国几大强国,外加周天
子之间,夹缝中求生存的人物,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也早修炼成
人精了。跟烛之武这种明白人,别玩什么假惺惺的大道理,还是直接挑
明利害:“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再
怎么说你是贵族,尽管贵族利益和国家利益是不见得完全一致,但前提
是国家要还在,郑国灭亡了,你的贵族身份恐怕都要没了。
有的分析说,这篇里烛之武是不计个人利害,这个道德赞誉说得太夸张
了,救郑国对他自己是有利的。只能不计往日恩怨,知道过去的事是沉
没成本,再算没意思,眼下国家利益和他的个人利益,是高度一致的。
于是烛之武就决定去见秦穆公,老爷子身手还不错,半夜里,不敢开城
门,弄根绳儿,顺着城墙滋溜滑下去了。也不知道他用什么方法,就进
了秦军大营,见到了秦穆公。前面讲《伊利亚特》的时候,讲老国王普
里阿摩斯深夜去见阿基里斯,当时说别笑人家军营防守水平差,这就来
了,咱们老祖宗也差不多。
烛之武的说辞
烛之武对秦穆公说:“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秦、晋两国围攻
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这一段,《左传》写成了长篇独白。实际上,两个人说话,应该是你来
我往有对话。你想,你要是秦穆公听到这句话,是什么反应?可能就会
回一句:“你都知道要灭亡了,你还来见我干什么?”烛之武的回应呢,
大概就是:“我心里有个疑问,晋国伐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