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溪四月八抽纱刺绣》
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沙溪四月八抽纱刺绣》标准起草工作组
2025年5月
一、背景和意义
(一)抽纱刺绣
抽纱刺绣是一种融合抽纱工艺?(通过抽离织物经纬线形成镂空结构)与刺绣工艺?(以
绣线锁边、编织或填充完成图案)的传统纺织技艺。其核心工序包括:
?1.图案设计与抽纱:依据对称性美学原则,在布料上规划几何或自然纹样,通过“垫、
雕、抽、锁”等技法形成透空基底;
?2.绣线强化:采用锁链绣、打籽绣等针法对镂空区域进行加固与装饰,兼具实用性
与艺术性。
抽纱刺绣不仅是传统手工艺的活化石,更是中华文化基因的载体。其最早可追溯至唐代,
随着佛教艺术传入的“堆纱绣”和“挑花绣”为其雏形。宋代纺织技术革新推动抽纱工艺体
系化,明清时期与刺绣深度融合,形成独立门类,成为服饰、宗教用品及家居装饰的核心工
艺。抽纱刺绣在不同地域发展中展现出不同特色,潮汕抽纱融合西方蕾丝技法,开创立体
“
垫绣风格,产品远销东南亚;苏绣抽纱以双面绣技艺实现写意水墨与镂空技法的跨媒介融
”
合;山东抽纱则依托胶东海洋文化,衍生出贝雕拼接与抽纱结合的独特样式。
在服装产业集群向智能制造升级的背景下,传统抽纱刺绣面临三重矛盾:机械化生产对
个性化技艺的挤压、快时尚消费对工艺价值的消解、全球化浪潮对地域文化标识的稀释。同
时,抽纱刺绣多作为局部装饰元素(如领口、袖口绣片),应用于中低端礼服定制,尚未形
成规模化生产体系。
(二)沙溪四月八
“沙溪四月八”,指的是广东省中山市沙溪镇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距今已有400多年
历史。中山市沙溪镇素有“中国休闲服装名镇”美誉,其标志性民俗文化“沙溪四月八”独
具地方特色,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清朝乾隆年间出版的《香山县志》第三卷风俗篇中曾
有过“沙溪四月八习俗”的记载:“四月八日僧家浴佛里社祭神于庙,曰转龙头,是日,里
人奉祠,锣鼓旗帜歌唱过城,市日迎神,家以钱米施之,或装为神龙,歌舞数日而罢……”
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当地举行舞龙活动,后还发展为龙、凤、狮、蚌以及飘色等一起的盛大
出巡及传承至今,承载着丰富的乡村文化内涵,是中山市内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最有群众
基础、最能体现农村文化魅力的民俗活动之一,有助于传承和弘扬当地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
术。
(三)服装产业现状
中山市沙溪镇拥有数千家服装企业,形成以休闲服饰为核心的完整产业链,涵盖面料供
应、成衣加工、仓储物流等环节,年产值超百亿元。现阶段,服装产业集群正面临着传统工
艺现代化转型的战略机遇期。以上企业以代工生产()为主,长期陷入“低端制造
80%OEM
-微薄利润”循环,缺乏自主品牌与设计能力。
本标准制定,以“文化溯源技艺活化产业赋能”为实施路径,聚焦“沙溪四月八”民
--
俗文化的历史衍变与抽纱刺绣技艺的当代转化,构建传统工艺与现代服装产业的多维融合体
系,探索文化资源价值转化,赋能产业创新升级的有效路径。
二、主要工作过程
年月,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提出标准构想,并联合中山市纺织工程学会先后
1.20249
召开两次标准预研会。
年月,成立标准起草工作组,由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牵头成立了标准起草工
2.20251
作组,起草小组收集、整理、分析了传统工艺类以及刺绣有关标准等资料,并经初步试验和
讨论,形成了标准初稿。
年月,标准项目立项,根据中山纺学号“关于中山市纺织工程学会
3.20253[2025]005
团体标准《沙溪四月八抽纱刺绣》立项的通知”,《沙溪四月八抽纱刺绣》标准计划项目,
由中山市纺织工程学会归口。
年月,编制小组核心成员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