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lb164 张仪 VS 公孙衍:谁是战国人心中的大丈夫?.pdf
文件大小:523.38 K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6-10
总字数:约4.26千字
文档摘要

164张仪VS公孙衍:谁是战国人心中的大丈夫?

欢迎来到《刘勃的国学课》。

上一讲说到,魏国在内外困境下,由强转弱,但好歹还算是挺过了困局。

咱们课里时间很快,这就进入了战国中期,诸侯国之间的局势更加错综

复杂,纵横家的作用就大了。这一讲,我们就说说两个战国人心目中最

厉害的纵横家。是谁呢?

你可能脱口而出,苏秦和张仪啊。答对一个,张仪,还有一个不是苏秦,

而是一个叫公孙衍的人。为啥是这俩?

倒回去的话,你可能在中学语文课本上听过他们。看《孟子》。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

熄。”(《孟子·滕文公下》)

有人对孟子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怒而

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他们一生气,天下诸侯都心惊胆战;他们要老

老实实在家呆着,天下也就太平了。”

我们这里引《孟子》这部书,还讨论不到孟子的思想,而是因为涉及到

战国中期的事,它算最接近历史现场的史料。你注意,这里被拿来和张

仪相提并论的,是公孙衍,不是苏秦。

还有一条证据,我们上一讲答疑不是说了吗,战国历史的时间轴,《史

记·秦本纪》大体可信。但《秦本纪》里,从头到尾没有出现过苏秦的名

字。当然,苏秦这人是有的,只是没有重要到在《秦本纪》中出现。反

而公孙衍和张仪,在秦惠文王时期,都非常活跃。

于是要问了,这俩怎么就能搅动天下局势了?

公孙衍的风头

先说公孙衍。这人被人称为“犀首”,犀牛的脑袋。犀首可能是官名,

用犀牛来作为武将的名号很正常;也可能是外号,就是说公孙衍这人,

就像犀牛一样头上长角,非常可怕。

上一讲还有印象吗?秦惠文王(秦孝公的儿子)四年,也就是公元前

334年,魏国齐国徐州相王;下一年,齐国和楚国打了一仗。

这次齐楚交战,《战国策·魏策一》说,就是魏国从中挑拨的,而出主意

的,就是公孙衍。

公孙衍对魏惠王说:“何不阳与齐而阴结于楚?”咱们表面上和齐国好,

已经尊他为王了,谁都看得出来;但暗地里咱们和楚国好。这样不论齐

国还是楚国,都觉得和对方开战,有咱们魏国帮他,是二打一,那他们

不就打起来了?

于是齐楚两国就真开打了,而魏国在旁边看着,没有出手。

这件事情,大概就帮助公孙衍赢得了不小的名声。之后公孙衍就去了秦

国,担任了大良造。这个头衔可了不得,之前秦孝公时代,商鞅担任的

就是大良造,这很可能就是当时外国人在秦国所能获得的最高爵位。

秦惠文王车裂过前一任大良造商鞅,为啥对公孙衍这么慷慨呢?答案很

快揭晓。魏国献给了秦国一块地,叫阴晋,也就是今天的华阴。注意公

孙衍就是阴晋人,这件事大概是他操作的。阴晋这个地方,绝对的战略

要地,秦国接受阴晋后,改名叫宁秦——魏国不再是心腹之患,从此我

大秦的可就安宁了,就从这个新地名,就可以感受到秦国上下长出一口

气的感觉。公孙衍给秦国带来这么大的收益,给个大良造,他真不是白

拿。

之后公孙衍指挥秦军,不断攻打魏国,别看他自己就是魏国人,出手是

真狠,其中有一次大战,一战就斩首八万级。这事很看得出战国的气质,

对很多战国士人来说,什么父母之邦,什么乡亲父老,都无所谓的,为

了自己的成功,没什么不可以牺牲的。到公元前330年,公孙衍终于帮

助秦国终于完全占有了魏国“西河”的土地。

这段时间里,公孙衍的风头,确实无双无对。但是,接下来出场的人物,

将很快超越他,这个人就是张仪。

张仪的战略

《史记·张仪列传》里的张仪故事,小说的感觉很强烈。《吕氏春秋》里

一则记录,倒是可能包含着一些有用的信息。

张仪,魏氏余子也,将西游秦,过东周。客有语之于昭文君者曰:“魏

氏人张仪,材士也,将西游于秦,愿君之礼貌之也。”昭文君见而谓之

曰:“闻客至秦,寡人之国小,不足以留客,虽游,然岂必遇哉!客或

不遇,请为寡人而一归也。国虽小,请与客共之。”张仪还走,北面再

拜。张仪行,昭文君送而资之。至于秦,留有间,惠王说而相之。张仪

所德于天下者无若昭文君。周千乘也,重过万乘也,令秦惠王师之。(《吕

氏春秋·报更》)

张仪的家庭背景,是“魏氏余子也”,就是魏国的一个大夫的大老婆的

小儿子。

这个身份很有意思。大夫的大老婆的大儿子,要继承家业;小老婆的儿

子,可能根本不被承认,啥也没有;大老婆的小儿子,按照传统标准是

典型的士,有点特权,但不多。

张仪生活的这个年代,如果魏国还像原来那样高歌猛进欣欣向荣,那么

他可能就选择在魏国官府里安安稳稳做个小官吏,但魏国肉眼可见的江

河日下,“魏氏余子”这点理论上的特权,能不能享受到,还很难说。

所以张仪面对着这样的人生选择:走传统路径,越来越卷,回报还越来

越低;出去闯荡,可能死无葬身之地,也可能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