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晋国:如何爆发了惨烈内战?
欢迎来到《刘勃的国学课》。
上一讲结尾说到,春秋末期,很多诸侯国都出现了国家权力解体,国君
徒具虚名的情况,天下第一强国晋国终于爆发了内战。
今天就来说说晋国贵族的权力斗争。
其实前面说过,晋楚争霸期间,晋国国内斗争就很激烈,慢慢就由十几
个大家族变成了只剩六大家族了。有三个你熟悉的,赵氏、魏氏和韩氏,
还有三个你可能不那么熟悉,范氏、中行氏和知氏。晋六卿,正好一个
家族一个坑。
和平大会开完之后,晋国的首卿也就是执政大臣,普遍特点就是又“偷”
又“懦”,苟且还懦弱,但就是这样的人,干得非常稳,并让自己的家
族势力取得长足发展。这种情况持续了四十多年,赵氏就是在这种情势
下,从当初差点被族灭的打击中恢复过来了,原来并不显山露水的韩氏、
魏氏,也就是在这个过程里发展出一定的势力。
提一句,这种“偷”和“懦”,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对战争和内斗的恐
惧,就有点类似于一战之后英国法国的那种状态,你也不能说他没有道
理。晋国的问题是,这种情况持续了四十年,各种资源都已经瓜分完了,
国君手里已经嘛也不剩了,中小贵族都已经被吃干抹尽了,大贵族还保
持着贪婪的心性,想要更多的资源,那就只能奔着其它大贵族下手了。
还有,四十年,也足以让人忘掉当年战争和内斗有多么恐怖,年青一代
根本就不知道打仗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那就来吧。
每日同步更新微foufoushus谨防2手
范氏与赵氏
冲突首先在范氏家族和赵氏家族之间爆发。
范氏虽然不是最终分晋的三家之一,但却是当时晋国最强大的家族。
可能你不太熟悉,其实这个家族很有意思。范氏在《左传》里称谓特别
复杂,唐杜氏、士氏、随氏、范氏改了好多次,实际上,经常改氏,正
是这个家族历史悠久、能人辈出的表现。
时间线倒回春秋前期,晋文公重耳的爸爸晋献公时代,范氏最初靠给晋
献公干脏活儿起家,后来连续三代人(范武子、范文子和范宣子),都
是以做事低调稳健,善于协调多方关系著称的,就是那种不管谁当大领
导,都想要这样的人给自己当副手的人。然后就眼看着一些本来嚣张跋
扈的家族在内斗中轰然倒下,范氏却变得越来越强。到范献子这代,范
献子当了十二年的晋国首卿,一般首卿是六年左右,他这就相当于干了
两届。
所以范氏的势力发展得很大,尤其是,范氏长期负责处理晋国与诸侯的
关系,所以他和东方各国的关系也很密切。这里又要说一点:叙事比议
论可靠。《左传》里对范献子的评价,骂为主,说他“贪而无礼”,站
在东方诸侯的立场上,骂他是很真诚的,因为和他相比,东方诸侯是行
贿的,范献子是受贿的,行贿的回家一关门,肯定要骂受贿的,但不影
响他们是利益共同体;所以看《左传》的叙事,后面战争爆发了,东方
各国和范家还是站一边的,说明范氏在东方的深耕工作做得还是不错
的。
每日同步更新微foufoushus谨防2手
范献子和赵氏很早就关系紧张,当然,他本人既有首卿的身份,能力也
不差,是个镇得住的人物,他在,赵氏还不敢发难,但是等他死了,情
况就不一样了。
赵氏则走了一条比较独特的发展道路。
晋国历史上,一个大家族掌权,然后被其它贵族联手做掉的事反复出现。
赵氏是唯一一个经历重创,但最终又能东山再起的家族。
被称为“赵氏孤儿”的赵武,虽然也熬到了晋国首卿,但当时赵氏的势
力还不行,是几个真正强大的家族相持不下,才愿意推一个弱势的首卿。
赵武去世之后,赵氏又没有什么存在感了,但是到赵武的孙子赵简子(赵
鞅)登上了历史舞台的之后,赵氏就开始用一种别人意想不到的方式发
力了。
第一,赵简子把眼光转向了华夏人看不起的戎狄。晋国这些卿族里,赵
氏和戎狄的关系向来是比较密切的,早年的赵盾就是戎狄女子生的。赵
简子尤其看重和戎狄的关系,他大力经营北方的晋阳(今太原),娶了
戎狄妻子,后来还立这个女人所生的儿子也就是赵襄子做继承人。
第二,赵简子广泛吸纳各国不安分的人物,后面我们讲孔子,会讲到一
个一度几乎掌握了鲁国命运的人物阳虎,阳虎从鲁国叛逃后,就投到赵
简子门下。
这都是其他大族很少会重视的资源,所以赵氏这个阶段的发展,根本没
有引起多少注意。强大之后,赵简子重新开始来争晋国的主导权。这时,
所谓晋国主导下的国际局势,已经是范氏主导下的国际局势,所以赵氏
每日同步更新微foufoushus谨防2手
要崛起,必须把局势搅乱,至于这些事对晋国的霸主地位不利,那赵氏
是根本不在乎的。
矛盾爆发
范家、赵氏的矛盾爆发,是在鲁定公十三年(公元前497),这也是春
秋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