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宋郑:如何在夹缝中生存?
欢迎来到《刘勃的国学课》。
昨天讲到,晋楚两强南北对峙的格局下,齐国、秦国两个大国的
处境和影响力。今天讲夹在两强中间的两个中等国家的命运,宋
国和郑国。
郑国、宋国是邻国,但是两国作风差别很大。当时的国际社会有
这样的评价:“郑黠宋狂”,郑国人耍流氓,宋国人偏执狂;“郑
昭宋聋”,郑国善于观察形势,宋国像个聋子似的搞不清状况……
诸如此类。
宋国
我们先说以搞不清楚状况著称的宋国。宋国是殷商王室之后,在
周朝的封建体系下,本来地位就特殊。宋国的文化,宋国人的作
风,又确实不大一样,所以宋国人经常成为其他国家的群嘲对象。
下面这些段子你可能都是听过的:
孟子说,有一农民看着地里,这庄稼怎么长这么慢呢?咱给帮帮
忙吧,就把这幼苗一根一根往起拔。揠苗助长,这是宋国人。
韩非子说,有一农民,看见草窼里窜出一兔子,嘣一下在树桩上
撞死了。从此不种地了,每天蹲树桩边儿等兔子去。守株待兔,
这也是宋国人。
庄子说,有个人跑到越国去贩卖礼服,人家越国人经常水里活动,
所以都剪短发,身上刺满纹身,谁会买这些礼服呢?结果当然赔
光了。这又是宋国人。
曾经有同学问,当时人怎么那么喜欢黑河南人。其实很多段子都
是河南人自黑或者河南不同地方的人互黑,毕竟当时河南的文化
天下领先。领先状态下心态宽松,自黑的兴致往往也比较高,就
好像你去看古希腊的书,黑雅典人的段子也特别多,一样的,这
是文化自信的表现。你看,庄子本身也是宋国人,他就爱黑宋国
人。
然后值得注意的是,宋国蠢人蠢事虽多,但蠢和蠢是不一样的。
宋国人的蠢,基本特征是对环境不敏感,头脑一根筋。至于那种
好耍小聪明,弄巧成拙的蠢,例子就很少见。
这些段子,和《左传》里讲述的历史事件,气质是一脉相承的。
前面讲过宋襄公和楚国打仗,不肯在楚国人过河过了一半的时
候,发动袭击,也是这种情况。当然我强调了,那并不是一个特
别重要的历史节点,但是宋国人比较重视规则,这点体现很充分。
还有前天讲的,宋国人被楚国人围城,易子而食了还等着晋国的
救兵,这个真的就是守株待兔一般的等待啊。
上次我们没来得及讨论这件事,今天展开说两句:为了楚国使者
不借路,就杀人了人家,招来了这样一场浩劫,值得吗?
很多人,都批评宋国人头脑顽固,楚国不借道,“鄙”你了,拿
你当楚国的一个边境城市,是侮辱你了。又怎么了呀?干嘛这么
敏感?说到底还是弱者不自信嘛。你要清楚认识自己啊,实力不
如人家,那就只有认了。非要杀人家使者,置这口闲气做什么?
你看人郑国多机智,就没挨打。或者说,已经被楚国讨伐了,打
不过,认输求和就是,干嘛死磕到底啊?毕竟春秋也不是战国,
胜利者也不会屠城,签个城下之盟,献上牺牲玉帛,无论如何要
好过吃孩子吃死人的惨状。
但一样也有支持宋国的意见。宋国人珍视自己的国格,珍视与晋
国盟约,体现了一种可贵的尊严意识和重然诺的精神,也就是契
约精神。即使从利害算计的角度考虑,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长远看来也是有利的。社会学上有个说起来非常简单的“一报还
一报”理论,就是说你不背叛别人,但是别人背叛你了,你一定
会报复,这样在很多具体事情上你当然是吃亏的,但长远看来,
很大概率是最有利的,因为大家都愿意选择你这样的人做合作
者。
确实,宋国这一番惨痛代价换来的结果,一是楚国从此轻易不敢
招惹宋国,二是晋国觉得对宋国有所亏欠,以后在国际事务处理
上往往给宋国很大的尊重。
我们很快就会讲到,整个春秋时代最重要的一次会盟,宋国发挥
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郑国
而郑国,几乎处处是宋国的反面。
郑国的地理位置,比宋国要更不利一点,我们说过多次了,它在
天下之中,大家就拿它当锦标,郑国和谁结盟,谁就是天下第一
强国。
郑国身段灵活,随时转换立场。在争霸的局势还不是那么惨烈的
时候,郑国甚至觉得,自己这个位置倒是挺有利的。晋楚两大国,
你们谁对我好一点,我就跟着谁!我和你谈恋爱,但是别谈结婚,
别人给我送礼,我看着心动,也就收了。
他这个想法,一度也是显得挺有道理的。比如鲁成公十六年(前
580年),楚共王派使者到郑国,说送点土地给你,你和晋国分
手。
郑国果然动心了。这地我们就要了,我们就先和楚国交往呗,晋
国要是来了,我再随机应变。你们俩超级大国,一个大柱子,一
个二栓子,都在追我,我翠花的福气还小得了吗?
结果就在这一年,晋国和楚国又打了一次大会战,也就是鄢陵之
战。这是晋楚三场大会战的最后一场,也是规格最高的一场,晋
楚争霸,这是第一次双方国君同时到场。城濮之战,晋文公在,
楚成王没来;邲之战,楚庄王自己打的头阵,但晋景公不在;鄢
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