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韩国:怎样的环境孕育了韩非的思想?
欢迎来到《刘勃的国学课》。
今天开始,进入《韩非子》单元。韩非之所以姓韩,是因为他是韩国
的公子。人的思想是受他的生活环境影响的,所以讲韩非之前,要先
说一说韩国这个国家。
韩国的国力
首先,韩国是个弱国,也是一个富国。
我们课程的《战国策》单元,很少专门讲韩国,因为韩国往往是大国
斗争的棋子或者棋盘,很少能成为故事的主角。
三家分晋之后,韩国往东发展,奔着财富的味道去,灭了郑国,但之
后也就接手了春秋郑国的命运,外部虎狼环伺,内部斗争汹涌。
战国初期,韩国夹在魏国的东西两块国土之间,所以最喜欢找韩国麻
烦的是魏国。秦国崛起后,魏国的西部疆域都落入秦国之手,韩、魏
不得不放下往日恩怨,共同对付秦国这个恐怖的敌人。
韩国的国土本来就是七雄中最小的,到了韩非生活的战国末期,由于
不断丧权失地,更是仅相当于秦汉时的颍川郡加上南阳郡的一部分。
而韩军的战斗力,可以和燕国争一争倒数第一。不过燕国好歹当过黑
马,有下齐七十余城的辉煌战绩;韩国除了欺负欺负周天子,单独打
仗没什么像样的胜利。所以还是韩国垫底的可能性大一点。
但说起来很讽刺的是,战斗力最弱的韩军,武器装备可能是各国中最
好的。韩国拥有可以傲视诸国的是冶铁工业。《战国策》和《史记》
都说,苏秦为了激励韩王和秦国对抗,发表了这样一番议论:
韩北有巩、成皋之固,西有宜阳、商阪之塞,东有宛、穰、洧水,南
有陉山,地方九百馀里,带甲数十万,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谿
子、少府时力、距来者,皆射六百步之外。韩卒超足而射,百发不暇
止,远者括蔽洞胸,近者镝弇心。韩卒之剑戟皆出於冥山、棠谿、墨
阳、合赙、邓师、宛冯、龙渊、太阿,皆陆断牛马,水截鹄雁,当敌
则斩坚甲铁幕,革抉簠芮,无不毕具。以韩卒之勇,被坚甲,蹠劲弩,
带利剑,一人当百,不足言也。
大意是:韩国的弓弩特别好,射程远,射速快,穿透力强。韩国的近
战武器,剑和戟之类,也特别锋利,陆地上可以斩断牛马,水里可以
劈杀大雁,更可以轻易破开敌人的防具。
韩国人口密度还很高。文献中并没有可靠的战国人口数据,不过《商
君书》里讲到过,韩国是个人多得没地方住的国家。或者根据汉代的
文献往回推:西汉末颍川郡人口是221万人,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千
米192人,是都城长安地区的双倍以上(京兆是每平方千米95.5人),
《韩非子》书里也焦虑过人口增长太快的问题。
总之,韩国的武器好,人口多,但打仗就是不行。
不少介绍韩非的书都会说到,正因为韩国弱,所以韩非特别对祖国的
命运,有很深的忧患意识。还可以补充一点,经济繁荣工商业发达,
却不能改变被大国蹂躏的命运,这也对韩非的思想有很深的影响。
韩国的贵族
其次,韩国贵族权势很大。
读《史记·韩世家》,会发现除了一个韩昭侯,韩国国君很少有值得一
说的事迹。韩国贵族,倒是在《史记》、《战国策》里频频露脸。
韩国贵族强势又很自然会有几个连带的反应:
第一当然就是,对上限制国君权力,对下不给出身不好的人出头的机
会。
第二是,在韩国内权力斗争中失败或者说落了下风的贵族,总喜欢勾
结其他诸侯国。韩国贵族的心态是我本来斗不过你,但现在秦王很重
视我,你打压我,不怕得罪秦国吗?
我们知道,汉朝的开国名臣张良,祖上是韩国大贵族,号称“五世相
韩”,连续五代人做韩国的相国。张良的爸爸张平,就曾是秦国重点
扶植的对象。范雎曾经给秦昭襄王建议:
今王将攻韩围陉,臣愿王之毋独攻其地,而攻其人也。王攻韩围陉,
以张平为言,张平之力多,且削地而以自赎于王,几割地而韩不尽;
张平之力少,则王逐张平,而更与不如张平者市。则王之所求于韩者,
言可得也。(《战国策·秦策三》)
咱们秦国要努力提升张平在韩国的地位,这样秦国一打韩国,张平就
会向韩王建议,割地给秦国就没事了;当然,如果张平不得力,我们
就扶植地位不如张平的人,让他提议割地,总之,韩国有的是贵族可
以当咱们秦国的代理人。
也就是说,韩国灭亡,和这些韩国贵族是脱不了干系的。不过,特别
有意思的是,秦国灭掉韩国之后,韩国贵族爱韩国的心觉醒了,从韩
国灭亡到秦国统一大概十年时间,这十年里韩国叛乱不断。秦统一之
后,还有张良的博浪沙刺杀秦始皇。也就是亡国之后,这些贵族终于
明白了一件事,自己的利益还是附着在韩国的国家利益之上的,没有
韩国,自己对秦国也失去价值了,只能被抛弃。不过韩非的死还在韩
国灭亡之前,韩国贵族想复国的事他没见到,韩国贵族怎么出卖韩国
利益的,韩非是看得清清楚楚,积累了大量案例。
第三是韩国贵族斗争有一个副产品,韩国游侠多,刺客多。
第一季的课讲过,侠字拆开是夹人,夹是辅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