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食源性疾病应急处置指南.pptx
文件大小:2.65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10
总字数:约2.61千字
文档摘要

食源性疾病应急处置指南

演讲人:

日期:

CATALOGUE

02

现场控制措施

01

初步识别与报告

03

医疗救治原则

04

法定报告与调查

05

后续处置要求

06

预防体系建设

初步识别与报告

01

症状特征辨识标准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胃肠道症状

体温升高,出现发热症状。

发热与体温异常

头痛、头晕、抽搐等。

神经系统症状

皮疹、黄疸、呼吸困难等。

其他症状

暴露史快速追踪方法

6px

6px

6px

了解患者发病前72小时内的食物摄入情况。

询问饮食史

分析其他患者的暴露史和发病情况。

搜集流行病学资料

调查患者是否接触过可疑食品或水源。

排查暴露源

01

03

02

采集患者生物样本及环境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

采样检测

04

病例关联性初步分析

时间关联性分析

地点关联性分析

暴露关联性分析

症状关联性分析

判断病例是否在同一时间段内发病。

评估病例是否在同一地点或区域聚集。

确定病例间是否存在共同暴露史或接触史。

比较病例间的症状是否相似或存在关联性。

现场控制措施

02

食物留样与隔离规范

留样数量

确保每种食物都有足够的留样量,以便后续检测和调查。

01

留样温度

将留样食品存放在适当的温度下,防止食品变质或细菌滋生。

02

样品保存

使用清洁、无菌的容器存放样品,避免交叉污染。

03

样品隔离

将留样食品与其他食品隔离存放,避免污染其他食品。

04

立即将污染源与未污染食品隔离,防止污染扩大。

隔离污染源

对污染源进行彻底清理和消毒,确保污染完全消除。

清理污染源

01

02

03

04

通过现场调查、症状分析等手段,迅速识别污染源。

识别污染源

追踪污染的传播途径,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追踪污染途径

污染源阻断操作流程

消毒范围

对食品处理、储存、加工等场所进行全面消毒。

01

消毒剂选择

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剂,确保消毒效果。

02

消毒程序

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消毒,确保每个角落都得到处理。

03

消毒后处理

消毒后通风换气,确保消毒剂残留量不超标。

04

环境消毒执行标准

医疗救治原则

03

紧急处理基本措施

快速识别

初步处理

药物治疗

生命体征监测

通过快速的症状识别和诊断,及时将患者从食源性疾病中区分出来。

对患者进行初步处理,包括催吐、洗胃、导泻等,以减少毒物的吸收。

及时给予患者针对性的药物治疗,如解毒剂、抗生素等。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心率、血压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医院转诊分级标准

症状轻微,无严重并发症,可在门诊或社区医疗机构治疗。

轻度病例

症状较重,出现脱水、酸碱平衡紊乱等情况,需转诊至县级以上医院。

中度病例

症状严重,出现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危及生命的情况,需立即转诊至三级甲等医院。

重度病例

高危人群管理要点

高龄老人

由于身体机能减退,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应加强护理和治疗。

02

04

03

01

孕妇

由于孕期生理变化和胎儿的存在,应特别注意用药和治疗方案,确保母婴安全。

婴幼儿

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应加强营养和护理。

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

由于慢性疾病的影响,身体抵抗力较弱,应加强管理,预防疾病恶化。

法定报告与调查

04

疾控系统上报流程

报告内容

包括发病人数、症状、发病时间、就诊医院、食品暴露史等信息。

03

通过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预警系统报告,确保信息传递迅速、准确。

02

报告方式

报告责任

发现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时,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立即报告。

01

生物样本采集规范

采集对象

包括患者、密切接触者、食品从业人员及环境等。

01

采集样本

血液、尿液、呕吐物、粪便、食品原料及加工环境等。

02

采样原则

遵循无菌操作,避免污染,样品量应满足检验需求。

03

样品储存

冷藏保存,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确保样本质量。

04

流行病学调查框架

调查目的

调查方法

调查内容

调查报告

确定食源性疾病的暴发原因、传播途径及危险因素。

现场调查、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等。

患者临床表现、食品暴露史、食品供应链、环境卫生等。

撰写调查报告,总结经验教训,提出防控措施。

后续处置要求

05

一旦确认食品存在安全隐患,立即启动召回程序,通知相关生产和销售部门停止销售和食用。

根据问题食品的生产、销售、使用情况,确定召回范围,包括批次、数量和流向等。

制定详细的召回计划,包括召回的时间、地点、方式、责任人等,并通知消费者。

对召回效果进行评估,确保问题食品得到及时、有效地处理。

问题食品召回机制

召回程序启动

召回范围确定

召回措施实施

召回效果评估

建立完整的食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各环节的信息记录,确保可以追溯到问题食品的责任主体。

责任主体追溯程序

追溯信息记录

根据追溯信息,确认问题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