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教案-模块四 公共安全教育-大学生安全教育.pdf
文件大小:633.24 K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6-10
总字数:约7.41千字
文档摘要

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块四公共安全教育教案

大学生安全教育

教案

—1—

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块四公共安全教育教案

模块四公共安全教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公共安全的基本概念及常见风险;

2.了解常见风险的逃生、急救技能等安全知识。

能力目标:

1.具备常见风险的逃生、自救互救等能力;

2.能识别外出诈骗等风险并采取防范措施;

3.掌握信息甄别技能,抵制虚假信息传播。

素养目标:

1.树立“安全第一”意识,主动预防安全隐患;

2.强化社会责任与法治观念,积极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秩序;

3.培养健康心理素质,践行文明大学生行为与道德规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道路交通安全常识。掌握旅游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让学生能够科学理性地对待传染病,提高自身防护能力,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的交通安全知识并培养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意

识,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让学生了解传染性疾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让学生能够识别传染病的症状,以及学生能够在传染病流行期间保护自己和他人。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2—

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块四公共安全教育教案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南京某高校学生李某边骑电动车边看手机,撞上转弯汽车,颅内出

血昏迷;现场遗留的手机画面显示,事发前他正在回复班级群消息。

思考:为何校园内“分心骑行”高发?如何平衡效率与安全?

讲授新课:

一、交通安全

(一)大学生交通安全的概念

大学生交通安全是指大学生在校园内和校园外的道路行走、行车及乘坐交通

工具时的人身安全。只要有行人、车辆、道路这三个交通安全要素存在,就会有交

通安全问题。即使是一个小小的意外,都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断送大学生的美

好前程甚至鲜活的生命。

(二)大学生日常交通安全规则

1.靠右行

2.行人和车辆各行其道

(三)大学校园内交通事故

如今,大学校园内学生数量多,人员居住集中,上、下课时容易形成人流、

车流高峰等,致使校园交通环境日益复杂,交通事故时有发生。造成大学校园内交

通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1.注意力不集中

2.在校园道路上进行体育活动

3.在校园内骑“飞车”

—3—

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块四公共安全教育教案

【案例分享】

2019年10月,大学生小王边走路边看书边听音乐,被骑电动车的同学撞倒

。之后,双方到医务室检查,确认无明显受伤,互相道歉后此事告一段落。从上

面的案例我们可以得出,很多大学生认为大学校园内的交通环境是比较安全的,因

而缺少了对交通行为的约束。在这种不安全交通心理的支配下,许多非机动车驾驶

人、行人在大学校园里不适当的交通行为就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四)大学校园外交通安全

1.校外步行安全

步行是人们活动的一种基本方式。但是有些人在步行时会做出违反交通规则的

行为,如闯红灯、边走路边看手机等。交通安全教育是避免交通事故的根本途径。

大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交通安全知识,遵守交通规则,珍爱生命,才能确保生命

安全。

2.校外骑车安全

【拓展阅读】

骑车“十”不:不要手中持物;不要双手撒把;不多人并骑;不互相攀扶;不

互相追逐和打闹;骑车时不攀扶机动车辆,以免被剐倒;不载过重的东西;骑车时

要精神集中,不要戴耳机听广播或听音乐;不能逞能“飞车”穿行,超越前方车

辆时,切忌靠得太近、速度过快、妨碍被超车的行驶;骑自行车不准载人,因为

自行车的车体轻、刹车灵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