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二)犯罪概述案例:防卫过当——邓玉娇案四、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二)犯罪概述(2)紧急避险“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2006年11月9日2006年11月9日****第十四讲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实体法律制度(下)四、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一般违法犯罪(违宪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四、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一)刑法的概念和原则(一)刑法的概念和原则刑法: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根据自己的意志,以国家的名义颁布的,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简言之,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平舆特大杀人案犯罪嫌疑人黄勇供述本人酷爱看武打录像、凶杀恐怖片,自感杀人刺激。从2001年至2003年,犯罪嫌疑人黄勇以出钱资助上学和介绍工作为诱饵,先后将18名青少年骗至其家中,或采取欺骗的方法将被害人捆绑起来,或将被害人用酒灌醉,然后用布条勒死(其中一人未遂),并将受害人埋在家中。犯罪嫌疑人黄勇被抓获时,从其家中发现了5个掩埋尸体的坑穴,共从中挖出17具尸体。2003年11月21日,犯罪嫌疑人黄勇被依法逮捕。12月9日开庭审理,其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2条,第570条第一款,以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四、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一)刑法的概念和原则四、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一)刑法的概念和原则1.罪刑法定原则2.罪行相当原则3.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刑法的原则“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刑法》第3条:“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视频链接:南京特大同性恋卖淫团伙被摧毁四、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二)犯罪概述(二)犯罪概述《刑法》第13条:“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四、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二)犯罪概述1.犯罪构成犯罪构成的四个要件犯罪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客观方面犯罪构成是指按照刑法的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总和。确定某种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主、客观要件的总和。*(1)犯罪主体的法理分析不满14周岁已满14不满16周岁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不负刑事责任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负刑事责任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四、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二)犯罪概述用数轴表示如下:14周岁16周岁18周岁无刑事责任年龄完全刑事责任年龄限制刑事责任年龄减轻刑事责任年龄四、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二)犯罪概述案例:“蓝极速网吧”事件四、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二)犯罪概述一般客体同类客体直接客体复杂客体简单客体类型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侵害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犯罪客体(2)犯罪客体的法理分析四、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二)犯罪概述故意过失直接故意间接故意疏忽大意的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3)犯罪主观方面的法理分析希望发生可能发生、放任应当、没预见预见、轻信避免四、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二)犯罪概述①故意犯罪刑法第14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四、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二)犯罪概述案例:小偷跳河淹死失主为何被判刑四、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二)犯罪概述②过失犯罪刑法第15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是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