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动植物的异同》教案
【核心概念】
5.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学习内容与求】
5.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①举例说明动物和柩物都是生物。
5.2地球上存在动物、柩物、微生物等不同类型的生物
②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特征,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如都会运
动)。
【教材简析】
《动柩物的异同》是粤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植物和动物》的最后
一课。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常见的动物和柩物,比较它们的异同,让学生初
步认识生物的基本特征,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生命科学知识奠定基础。教材以生
活中常见的动植物为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
通过分类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分类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生物
和非生物的概念。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动物和柩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日常生活中也积累了一定的感
性认识。但他们的观察往往是表面的、零散的,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在学习能
力方面,一年级学生正处于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需教
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引导他们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逐步培
养科学思维能力。此外,一年级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教师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参与度。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
(1)能够认识到柩物和动物是地球上常见的生物,它们具有不同的特征。
(2)理解柩物和动物都能生长、变化,知道这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
步的生命观念O
2.科学思维
(1)通过观察、比较植物和动物的异同,培养观察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
(2)能归纳总结柩物和动物的共同特征,初步发展归纳概括的科学思维能
力。
3.探究实践
(1)经历观察动物、柩物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进行观察和记录,提高探
究实践能力。
(2)能积极参与分类活动,会根据事物的特征进行分类,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4.责任态度
(1)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探索自然的兴趣。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会尊重他人的意
见和想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认识常见动物,掌握其基本特征和运动方式。学会用科学方法观察动物,培
养观察与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
归纳动物的共同特征,理解动物特征与运动方式对其生存的意义。
【教学准备】
学生:绘画工具(彩笔、纸)。
教师:教学课件、观察记录表、调查器材。
【教学过程】
教学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环节
[PPT:1-4]
情境
1.回顾:“同学们,通过通过回顾旧
与问
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认回顾上节课认识的知,建立知识
题
识哪些常见的动柩物?动物和柩物。联系,激发学
2.追问:“我们利用了哪生进一步探究
些方法观察和记录动植预设:用感官和动植物的兴
物?〃放大镜观察;用画图趣。
3.导入:“动物和植物都的方式记录。
是大自然的重成员,今
天我们一起去探索。引
出本节课主题《动植物的
异同》。
(板书课题:动柩物的异
同)
[PPT:5-14]
活动:动柩物大调查
1.发布任务:“动物和柩
物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呢?我们一起来调查校园
里有哪些动物和植物。来
画一画它们的外部特征,
然后比较动物和植物的相
同点和不同点。”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调查
校园动柩物的方法,强调预设:我们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