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整学习任务群?实施大单元教学
【摘要】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围绕特定主题,开展系列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文章以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通过统整“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和“跨学科学习”两个任务群,定位单元重点,架构任务框架、关联任务推进,研制评价量规,探讨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大单元教学教学设计与实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提出,以学习任务群为结构的语文课程内容体系,注重引导学生围绕特定学习主题,开展系列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在真实的情境中获得有意义的学习体验,建立更加全面的知识体系。为此,我们深入解读单元内容,架构学习任务框架,依托关联任务推进,融入全过程评价,积极探索教材单元各板块的有机统整路径。下面以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探讨学习任务群理念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实施路径。
一、定位单元重点,清晰学习活动之“向”
设计大单元教学活动,首先应深入解读单元内容,厘清单元归属,提炼学习主题及确定学习目标,进而定位学生学习的方向和重点。
(一)厘清单元归属
本单元精选了四位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现代诗歌作品。其中,冰心的三首短诗深情歌颂了母爱、童真与自然的美好;艾青的《绿》以极富感染力的语言呈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绿意盎然的景象;苏联著名诗人叶赛宁的《白桦》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白桦树的纯洁之美,表达了对家乡和自然的深切眷恋;戴望舒的《在天晴了的时候》则描绘了雨后天晴的景象,体现了真实与想象的交融。本单元还设有“语文园地”板块,并编排了一项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为“轻叩诗歌大门”。该活动是对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单元中关于“收集节日资料”能力的巩固和提升,具体任务包括资料收集与整理,合作编撰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等等。
从单元文本和学习重点来看,本单元对应新课标“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第二学段的要求,具体包括“阅读描绘大自然、表现人类美好情感的诗歌……尝试用文字语言表达自己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及“学习用口头或图文结合的方式创编儿童诗”。同时,本单元也融入了“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第二学段的要求,鼓励学生“尝试运用科学、艺术、信息科技等相关知识和技能,富有创意地设计并主动参与朗诵会”。
由此,本单元的教学设计可统整为“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和“跨学科学习”两大任务群要求,引导学生参与多元化的语文实践活动。基于活动开展,学生将通过阅读、梳理、创作、诵读等方式,探索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在实践中感受诗歌的韵味和语言表达的独特,体会诗歌蕴含的丰富情感,进而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二)提炼学习主题
“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好的学习主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构成单元教学主线,统摄各个教学板块,帮助学生理解知识间的联系,构建逻辑性强的知识体系。
在探讨学习主题的逻辑关联时,我们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出发,深入剖析“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及“跨学科学习”两大学习任务群的核心价值:“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聚焦于学生内在能力的培育,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感知敏锐度、联想能力、想象力、审美鉴赏力及个性化表达能力。这些能力是构成学生文学素养与创意思维的基石。而“跨学科学习”则侧重于实践层面的能力拓展,强调知识的联系与整合、问题的梳理与探究、跨领域的交流合作以及多学科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综合运用,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创新能力。两大学习任务群相契合的共通点主要为情感表达与审美体验、创造性思维与表达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潜在thdHIX4jysVNr8+hZYHRd9zliiIFytuCnsA/3O7HytI=的教育价值均指向综合素养培养、实践能力的提高、创新思维的激发和情感发展。
同时,考虑到四年级学生兴趣日益广泛,正逐渐展现出对文学、科学、艺术等多个领域的浓厚兴趣,并具备运用多样化方法进行学习探索的能力,我们开展了“探索现代诗歌的魅力与创造”主题研究。“魅力”指通过阅读诗歌、深入思考以汲取文学营养与智慧,“创造”即通过创作诗歌、绘制诗集、朗诵展示等实践活动来展现学习成果与个性。
(三)确定教学目标
在解读单元学习内容、提炼学习主题的基础上,我们基于教材编写意图,结合新课标相关要求,确定了以下单元重点学习目标:
(1)运用已学方法自主认识19个生字,正确规范书写20个字和15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短诗三首》《绿》《在天晴了的时候》。
(3)借助关键词句,体会诗人情感和诗歌中蕴含的丰富意象及韵味。
(4)通过朗读,结合个人阅读体验,初步体会现代诗歌的一些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