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lb193 商鞅其人:怎样启动变&法&?.pdf
文件大小:418.73 KB
总页数:9 页
更新时间:2025-06-10
总字数:约4.1千字
文档摘要

193商鞅其人:怎样启动变法?

欢迎来到《刘勃的国学课》。

今天是《商君书》单元的第三讲,接着说商鞅这个人。

要不要变法?

上回说到,秦孝公已经决定重用商鞅了,商鞅要变法,于是就有

了一场商鞅和秦国保守派贵族的辩论。

讲《战国策》时就说到,赵武灵王为了胡服骑射,和赵国贵族有

一段辩论,后来有人把这场辩论挪用到商鞅身上,于是有了《商

君书·更法》,也就是《商君书》的第一篇。《史记》又对这一

篇进行了缩写,应该说缩写得很好,因为《商君书》看得出挪用

痕迹,而《史记》里挪用的痕迹已经不见了。

换言之,这场辩论很可能是根本不存在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辩

论的内容没有价值。这段文字既然能被挪用来挪用去,说明它确

实能反映战国时代的变革派和保守派的某些一般看法。

秦孝公想要变法,《更法篇》比《史记》多了一句话:“虑世事

之变,讨正法之本,求使民之道。”这句话很重要,“虑世事之

变”是变法的原因,时代变了,不变不行;“讨正法之本”是变

法的方法,确立新制度的根本原则。注意,“法”的含义比法律

要广,所谓“变法”,是改变制度,根据制度需求出台新的政策

和法规,不是简单地改变法律;“求使民之道”是变法的内容,

以前秦国的民众没有充分为国君所用,以后要把他们都用起来。

但是秦孝公“恐天下议己”,担忧天下人批评自己。为什么变法

会导致君主受批评呢?价值观层面说,改变旧制度就是不对;利

益冲突的角度说,变法的结果对国君有利,但对秦国贵族和民众

是不是有利,就不好说了。

这里《更法篇》又多了一句话,秦孝公说:“代立不忘社稷,君

之道也;错(同措)法务明主长,臣之行也。”作为新国君,我

的责任是不能忘了社稷;你们作为臣子,制度设计的时候一定要

突出君主的权威。

我们看商鞅是怎样说的。

卫鞅日:“疑行无名,疑事无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

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于民。愚者闇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

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

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文稿区有原文,我就简单概括,商鞅说了三层意思:

第一,做事一定要坚决,一旦犹豫不决,就什么都做不成。这是

激励秦孝公,一定要下定决心。

第二,高明的人物,一定会受到世俗非议的,所以重大决策,没

有必要和太多人商议,一般人,等他们享受到好处,也就明白了,

这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这意思是,您拍板,就可以

了,不必听取别人的意见。

第三,可以强国利民,那就变革,古代的圣王也就是这么做的。

商鞅确实是在回应秦孝公既想要变法,又想免于被指责的要求。

指责肯定有,但可以不在乎。

值得注意的是,这段话基本上仍然使用的是儒家的语言,整段话

可以用孔子的一句话概括,就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商鞅的论述里,也强调要重视人民的幸福,也强调要学习古代,

因为古代的圣王就是在不断变革的,所以变革才是继承古代勇于

变革的伟大传统,相反拒绝变革,反而是违背传统。

实际上真的去看《商君书》,会发现其中的很多主张,并不是这

样的。这就是,这里的场面话和具体规划,往往是不一致的。

但是,商鞅之外的人,并不配合秦孝公。

甘龙日:“不然。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

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

一个叫甘龙的站出来了,反驳了一堆,一句话概括,就是应该“无

为而治”。

卫鞅日:“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

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

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

者拘焉。”

商鞅的反驳,基本还是重复自己第一段话的意思。递进一层的就

是,第一段只说了一种笨蛋,普通民众,这一段补充强调了,其

实还有一种笨蛋,就是“学者”,书呆子。学者“溺于所闻”,

你们都快被自己掌握的那点知识淹死了,你们根本不知道怎么应

用。

杜挚日:“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

无邪。”

又有一个叫杜挚的,跳出来算成本-收益,说没有百倍的利益,

就不能改变旧制度;没有十倍的功效,就不能更换旧工具。还是

照老办法来。

卫鞅日:“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

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商鞅反驳杜挚,还是重复第一段意思,变革才是继承伟大传统,

只不过举例论证了,想当年,商汤、周武王就是变革的,所以称

王于天下,夏桀、商纣王就是拒绝变革,结果导致灭亡。

于是秦孝公拍板:“善!”商鞅说得好,变法就启动了。

把这场辩论读完,会发现其实信息量是很低的。

甘龙说不变法好,因为不变法才“吏习而民安”,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