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烧伤创面治疗指南.pptx
文件大小:3.56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10
总字数:约2.89千字
文档摘要

烧伤创面治疗指南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1

烧伤评估与分级

02

急救处理原则

03

创面清创技术规范

04

感染防控措施

05

创面修复方法

06

康复与随访管理

01

烧伤评估与分级

烧伤深度分类标准

伤及皮肤表层,生发层健在,表现为表面红斑、干燥和轻度疼痛。

浅度烧伤

伤及真皮乳头层,有水疱形成,去疱皮后创面微湿,红白相间,痛觉较迟钝。

中度烧伤

伤及真皮网状层,局部感觉消失,创面苍白或焦黄炭化,痛觉丧失。

深度烧伤

创面面积计算方法

中国新九分法

几何图形法

手掌法

将人体体表面积划分为九个等分,再加1%一个等分,构成100%的体表面积。适用于较大面积的烧伤估算。

以患者自己的手掌大小为1%的体表面积进行估算,适用于小面积烧伤。

将烧伤部位视为几何图形,如圆形、椭圆形、矩形等,计算出面积后进行相加。

全身情况综合评估

生命体征

精神状态

烧伤部位与面积

并发症情况

包括呼吸、心率、血压等,评估患者生命体征是否平稳,判断烧伤严重程度。

观察患者精神状态,是否出现烦躁、焦虑、抑郁等,以评估患者心理状况。

了解烧伤部位与面积,判断是否存在休克、感染等风险。

检查患者是否有吸入性损伤、骨折、内脏损伤等并发症,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02

急救处理原则

现场降温与污染控制

立即将患者从火源或热水中救出,避免继续受伤。

迅速移除热源

用冷水浸泡或冲洗烧伤部位,持续20-30分钟,以降低皮肤温度,减轻烧伤深度和疼痛。

用干净的纱布或布覆盖烧伤部位,避免污染和感染。

冷却受伤部位

轻轻去除烧伤部位的衣物和饰品,避免与皮肤粘连,若衣物与皮肤粘连,应用剪刀剪开。

去除受伤部位的衣物和饰品

01

02

04

03

保持创面清洁

根据烧伤深度和部位,选择合适的敷料进行覆盖,如湿润烧伤膏、油质纱布、银离子敷料等。

敷料应覆盖烧伤部位,并超过边缘至少2-3厘米,以充分保护创面。

根据烧伤部位和渗出情况,定期更换敷料,保持创面清洁和干燥。

在敷料外进行包扎,避免创面受压,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和愈合。

创面保护性覆盖策略

选择合适的敷料

敷料覆盖要全面

定期更换敷料

避免创面受压

转运途中注意事项

6px

6px

6px

在转运过程中,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避免吸入烟雾或有害气体。

保持呼吸道通畅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烧伤部位情况,如出现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情况,及时处理。

密切观察病情

转运过程中注意保暖,避免患者体温过低或过高。

保持体温稳定

01

03

02

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接受治疗,避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尽快送医治疗

04

03

创面清创技术规范

清创时机选择标准

尽快去除坏死组织、异物和污染,减少感染风险。

早期清创

待创面渗出减少、感染控制后再进行,以减轻组织损伤。

延期清创

需及时清创,避免感染扩散和加重。

创面感染严重时

机械清创与酶解清创

机械清创

利用手术器械、刷子等方式去除坏死组织和异物,适用于较大、较深的创面。

01

酶解清创

利用蛋白酶等生物制剂溶解坏死组织,促进创面愈合,适用于较小、较浅的创面。

02

联合应用

机械清创与酶解清创可联合应用,以达到更好的清创效果。

03

敷料选择与更换频率

根据创面情况选择适宜的敷料,如纱布、棉垫、泡沫敷料等,以保持创面清洁、干燥。

敷料选择

更换频率

注意事项

根据创面渗出情况、敷料污染程度及敷料本身特性确定更换频率,一般至少每日或隔日更换一次。

更换敷料时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避免交叉感染。

04

感染防控措施

抗生素预防性使用指征

当患者烧伤面积超过30%时,应考虑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烧伤面积较大

创面存在污染或疑似污染时,需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创面污染

深度烧伤更容易引发感染,应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深度烧伤

01

03

02

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或受损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降低感染风险。

免疫功能低下

04

在创面清洁后,尽早使用抗菌药物。

用药时机

局部用药时应确保药物浓度足够,以达到杀菌效果。

药物浓度

01

02

03

04

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

选用合适的药物

根据药物半衰期和创面情况,合理调整用药频率。

用药频率

局部抗菌药物应用规范

感染监测与细菌培养

密切监测感染症状

如发热、红肿、渗出等,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

创面细菌培养

定期采集创面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以指导抗生素使用。

环境监测

保持烧伤病房的清洁和消毒,减少环境中的细菌数量。

接触隔离

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应采取接触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05

创面修复方法

自体皮片移植技术

常用的有表皮细胞培养技术、自体表皮移植等,可加速创面愈合,减少瘢痕形成。

表皮移植

真皮替代物可为创面提供稳定的基质,促进表皮细胞再生,包括自体真皮、人工真皮等。

真皮替代物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