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精神科护理学(第四章)教学课件.pptx
文件大小:968.78 KB
总页数:63 页
更新时间:2025-06-10
总字数:约6.8千字
文档摘要

第四章:精神障碍患者

急危状态的防范与护理

精神科护理学

1

精神科护理学(第四章)教学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01

02

03

暴力行为的

防范与处理

自杀行为的

防范与处理

出走行为的

防范与护理

2

精神科护理学(第四章)教学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04

05

06

噎食的

防范与处理

吞食异物的

防范与处理

木僵的

防范与护理

3

精神科护理学(第四章)教学PPT课件

暴力行为的防范与处理

4

精神科护理学(第四章)教学PPT课件

第一节

精神科暴力行为是指精神障碍患者发病时突然出现的自杀、自伤、伤人、毁物等冲动行为,以攻击行为危害最大。暴力行为是精神科最常见的急危事件,严重危害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安全,影响医院秩序。因此,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要及时发现患者的暴力先兆表现,给予适当的预防措施;对已发生的暴力行为,要迅速处理。

5

精神科护理学(第四章)教学PPT课件

第一节

(一)暴力行为发生的原因

1.精神障碍

(1)精神分裂症:暴力行为发生率最高的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命令性幻听、被害妄想、精神运动性兴奋等精神症状有关。此外,违拗症状及药物严重副作用也会使患者产生暴力行为。

(2)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症患者在躁狂发作时常易激惹而产生暴力行为;抑郁症患者在抑郁发作时可出现先杀死周围的人再杀死自己的扩大性自杀行为。

(3)脑器质性障碍:各种急、慢性脑器质性障碍,都可因患者判断力下降、意识障碍或病理性激情等导致暴力行为。

(4)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很多精神活性物质都可使患者过度兴奋、激动和多疑,从而诱发暴力行为。

6

精神科护理学(第四章)教学PPT课件

第一节

(一)暴力行为发生的原因

2.社会-心理因素

(1)性格因素

个体遭受挫折时,是否采用暴力行为应对与个体的性格特征密切相关。

(2)心理因素

早期的心理发育或生活经历与暴力行为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3)社会因素

社会环境、文化等因素会影响精神障碍患者暴力行为的发生。

7

精神科护理学(第四章)教学PPT课件

第一节

(二)暴力行为发生的征兆评估

患者面部紧张、狰狞,双目圆瞪、怒视对方,手臂肌肉紧张、双手握拳,捶打病床、桌面等行为均属于暴力行为的征兆。

患者出现不愉快、激动、敌意、愤怒等情感时,若引起不良情感的诱因不解除,情感升级则导致患者失控,导致不良后果。

1.行为

2.情感

8

精神科护理学(第四章)教学PPT课件

第一节

(二)暴力行为发生的征兆评估

患者突然出现思维混乱、精神状态改变、定向力缺乏、记忆力损伤等意识状态改变预示着可能有暴力行为。

患者出现语言攻击行为,如对真实或假想的对象抱怨、发牢骚、谩骂、威胁等,反复纠缠工作人员要求出院,或提一些无理要求,预示着可能有暴力行为。

3.意识状态

4.语言

9

精神科护理学(第四章)教学PPT课件

第一节

(1)有暴力行为的危险(对他人)与幻觉、妄想、焦虑、器质性损伤等因素有关。

(2)不合作与妄想、情绪障碍、不正确的应对方式有关。

(1)患者能够叙述导致暴力行为的原因和感受,并能应用已学技巧控制暴力行为。

(2)患者以积极的心态和方式配合治疗和护理。

10

精神科护理学(第四章)教学PPT课件

第一节

(一)暴力行为发生的原因

运用有效的沟通化解急危状态

11

精神科护理学(第四章)教学PPT课件

第一节

(二)暴力行为发生时的处理

12

精神科护理学(第四章)教学PPT课件

第一节

13

精神科护理学(第四章)教学PPT课件

自杀行为的防范与处理

14

精神科护理学(第四章)教学PPT课件

第二节

自杀指个体在复杂心理活动的作用下,有意识地伤害自己的身体,以达到结束生命的目的。自杀常见的方式有服毒、自缢、触电、溺水、跳楼等。精神障碍患者的自杀率比普通人群高数十倍,因此,采用适当的措施预防自杀是精神科护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15

精神科护理学(第四章)教学PPT课件

第二节

(一)暴力行为发生的原因

1.精神障碍

几乎所有的精神障碍都会增加自杀的危险性。抑郁症患者常悲观厌世,自杀风险最高,尤其值得护理人员注意。精神分裂症患者可在出现命令性幻听、被害妄想时采取自杀行为,也可因病情缓解期对疾病感到悲观等而自杀。酒精、毒品等精神活性物质依赖的患者可因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或戒断综合征而选择自杀。

16

精神科护理学(第四章)教学PPT课件

第二节

(一)暴力行为发生的原因

2.社会-心理因素

(1)性格因素

较差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不良的个性特征与自杀有一定关系,具有偏执、依赖、自尊心过强、自卑等性格特征的人更容易出现自杀倾向。

(2)社会环境因素

因失去亲人、离婚、失恋、失业、经济状况恶化、被侮辱、受威胁或恐吓、犯罪等,为逃避或摆脱困境而选择自杀。

3.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