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胸痹心痛病患者失眠的护理》
摘要
目的:探讨胸痹心痛病患者失眠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例胸痹心痛病合并失眠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包括病情观察、心理护理、环境护理、睡眠指导、饮食护理、中医特色护理等。结果:经过精心护理,患者失眠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胸痹心痛症状也有所缓解,生活质量提高。结论:针对胸痹心痛病患者失眠的特点,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促进病情康复。
关键词
胸痹心痛病;失眠;护理
一、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65岁,因反复胸闷、胸痛5年,加重伴失眠1周入院。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胸痛,呈压榨性,位于心前区,每次发作持续3-5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近1周来,上述症状发作频繁,且程度加重,同时伴有失眠,入睡困难,多梦易醒,每晚睡眠不足3小时。入院时患者神清,精神差,面色晦暗,口唇紫绀,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白,脉弦涩。测血压145/90mmHg,心率88次/分,心电图示:ST段压低,T波倒置。心脏超声提示: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中医诊断为胸痹心痛病,证属心血瘀阻;西医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二、护理评估
1.睡眠状况评估
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IS)对患者进行评估,患者得分18分,提示存在严重失眠。患者自述入睡困难,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需要1-2小时才能入睡,且睡眠浅,稍有动静就会醒来,每晚醒来3-4次,醒后难以再次入睡。
2.心理状况评估
患者因病情反复及失眠问题,产生了焦虑、抑郁情绪。担心疾病预后不佳,害怕夜间睡眠中病情发作,对治疗缺乏信心。通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HAMA得分20分,HAMD得分18分,提示存在中度焦虑和轻度抑郁。
3.病情评估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胸痛发作的频率、程度、持续时间及缓解方式。患者胸痛发作频繁,每周发作5-6次,每次发作持续5-10分钟,疼痛程度较前加重,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时间延长。同时评估患者的用药情况,目前患者正在服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单硝酸异山梨酯等药物。
4.生活习惯评估
患者有吸烟史30年,每天吸烟20支左右;饮酒史20年,每周饮酒3-4次,每次饮用白酒约100ml。生活不规律,经常熬夜,晚餐后喜欢长时间看电视。
三、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与护理
(1)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病情变化。每15-30分钟记录1次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2)观察胸痛的发作情况,包括发作时间、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及缓解方式等。若胸痛发作频繁、程度加重、持续时间延长或含服硝酸甘油无效,应立即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吸氧、止痛等处理,并做好急救准备。
(3)严格遵医嘱给药,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如使用硝酸甘油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防止低血压的发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时,要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牙龈出血、鼻出血、皮肤瘀斑等。
2.心理护理
(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倾听患者的心声,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和顾虑。用温和、亲切的语言安慰患者,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治疗方法,让患者了解疾病的可治性,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针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采用心理疏导、放松训练等方法进行干预。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训练,每次10-15分钟,每天2-3次,以缓解紧张情绪。鼓励患者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如听音乐、下棋等,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减轻心理压力。
(3)与患者家属沟通,让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支持。鼓励家属陪伴患者,参与患者的护理过程,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增强患者的心理安全感。
3.环境护理
(1)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整洁的睡眠环境。保持病房温度适宜,一般控制在22-24℃,湿度在50%-60%。定期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减少病房内的噪音干扰,做到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夜间关闭不必要的灯光,调暗床头灯,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睡眠氛围。
(3)合理安排护理操作时间,避免在患者睡眠期间进行不必要的操作。如果必须进行操作,应尽量轻柔,减少对患者的刺激。
4.睡眠指导
(1)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指导患者每天按时上床睡觉和起床,即使在周末也不要打乱作息时间。睡前避免剧烈运动、长时间看电视或使用电子设备,以免刺激大脑兴奋,影响入睡。
(2)指导患者采用放松的方法促进睡眠,如温水泡脚、喝一杯热牛奶、听轻柔的音乐等。温水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热牛奶中含有色氨酸,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