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骨骨折患者护理
演讲人:
2025-06-04
目录
CATALOGUE
02
急救处理规范
03
术前护理准备
04
术后护理措施
05
康复阶段管理
06
并发症预防
01
病理概述
01
病理概述
PART
稳定性骨折
骨折端不易移位,如横形骨折、青枝骨折等。
01
不稳定性骨折
骨折端易发生移位,如粉碎性骨折、螺旋形骨折等。
02
完全骨折
骨骼完全断裂,包括横形骨折、斜形骨折、粉碎性骨折等。
03
不完全骨折
骨骼未完全断裂,如裂缝骨折、青枝骨折等。
04
骨折类型与分级标准
常见致伤机制分析
直接暴力
如撞击、跌倒等外力直接作用于腿部导致骨折。
01
间接暴力
如扭伤、肌肉牵拉等外力通过传导作用导致腿部骨折。
02
骨骼疾病
如骨质疏松、骨肿瘤等导致骨骼强度降低,易发生骨折。
03
长期应力
如长期负重、剧烈运动等导致腿部骨骼疲劳,易发生骨折。
04
典型临床表现
骨折部位剧烈疼痛,活动或触摸时加重。
疼痛
骨折部位软组织损伤导致肿胀,可伴有瘀斑。
肿胀
骨折部位出现成角、短缩等畸形。
畸形
骨折部位活动受限,不能站立或行走。
功能障碍
02
急救处理规范
PART
现场制动操作要点
快速评估伤情
迅速制动
伤肢抬高
安慰患者
观察患者伤口、疼痛、肿胀、畸形等情况,初步判断骨折类型。
用夹板、绷带等物品将伤肢固定,避免进一步损伤。
将伤肢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减轻肿胀和疼痛。
稳定患者情绪,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临时固定材料选择
夹板
选择硬质、平整、宽度的夹板,如木板、树枝等,固定伤肢。
01
绷带
选择宽度适中、弹性好的绷带,用于缠绕夹板与伤肢。
02
纱布或衣物
可用干净的纱布或衣物包裹伤处,减少外界污染。
03
冰块或冰袋
用冰块或冰袋冷敷伤处,缓解疼痛和肿胀。
04
转运途中密切观察患者伤肢情况,如有加重或不适及时处理。
密切观察伤情
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避免出现呼吸困难。
保持呼吸道通畅
01
02
03
04
转运过程中尽量平稳,避免颠簸和震动。
保持平稳
尽快将患者送至专业医疗机构进行救治,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尽快送医
转运过程注意事项
03
术前护理准备
PART
术前评估指标清单
体温、呼吸、心率、血压等。
生命体征评估
疼痛部位、疼痛性质、疼痛程度等。
疼痛评估
肢体感觉、运动、血液循环状况等。
神经血管评估
X线、CT、MRI等,明确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影像学检查
皮肤清洁与消毒流程
清洗皮肤
用温水和肥皂清洗骨折部位及周围皮肤,去除污垢和油脂。
01
消毒皮肤
用碘酒或酒精消毒骨折部位及周围皮肤,防止感染。
02
剃除毛发
在手术区域剃除毛发,以减少感染风险。
03
覆盖无菌巾
将无菌巾覆盖在手术区域,确保手术过程的无菌操作。
04
疼痛管理预案制定
6px
6px
6px
根据患者疼痛程度,给予止痛药或镇痛泵等镇痛治疗。
药物镇痛
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和安慰,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
心理疏导
可采用冷敷、热敷、按摩等物理手段缓解疼痛。
物理镇痛
01
03
02
定期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并记录疼痛部位、性质及处理措施。
疼痛评估与记录
04
04
术后护理措施
PART
体位摆放指导原则
将患肢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和疼痛。
抬高患肢
保持关节功能位
定期翻身
在舒适范围内,保持关节的功能位,避免关节僵硬和挛缩。
为预防压疮和肺部并发症,要定时翻身,并保持脊柱在同一轴线上。
切口观察与换药规范
定期观察切口有无红肿、渗液、感染等迹象,及时报告医生。
观察切口情况
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防止交叉感染。
定期换药
在换药和处理切口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
遵循无菌操作
早期功能锻炼方案
床上活动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床上翻身、抬臀等动作,预防血栓形成。
01
关节活动
根据骨折部位和程度,制定关节活动计划,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02
负重练习
在骨折稳定后,根据医生指导逐步进行负重练习,促进骨折愈合。
03
康复训练
结合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04
05
康复阶段管理
PART
渐进性负重训练计划
早期负重训练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在医生或康复师指导下,进行床边站立、平衡练习等早期负重训练,促进骨骼愈合。
中期负重训练
后期负重训练
在疼痛减轻后,逐渐增加负重,如使用拐杖、助行器等辅助工具进行行走训练,以提高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
在骨折完全愈合后,进行全面的负重训练,包括上下楼梯、跑步等日常活动,以恢复正常的运动功能。
1
2
3
物理治疗介入时机
后期介入
在骨折完全愈合后,进行物理治疗,如力量训练、平衡训练等,以提高运动能力和防止再次受伤。
03
在疼痛减轻后,进行积极的物理治疗,如功能训练、关节松动等,以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