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跖骨骨折病人护理.pptx
文件大小:4.58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10
总字数:约2.56千字
文档摘要

跖骨骨折病人护理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2

临床表现与评估

03

急性期护理措施

04

固定期护理重点

05

康复训练指导

06

出院健康宣教

01

疾病概述

01

疾病概述

PART

跖骨解剖结构特征

跖骨位于脚掌的前部,由内侧向外侧依次为第1至第5跖骨。

跖骨位置

跖骨呈长管状,分为体、头、颈三部分,头部与趾骨相关节,体部与足弓构成有关。

跖骨形态

跖骨周围有多条肌肉和韧带附着,使其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活动度。

肌肉和韧带附着

骨折类型与常见病因

骨折类型

跖骨骨折可分为稳定性骨折和不稳定性骨折,如横行骨折、斜形骨折、粉碎性骨折等。

01

病因分析

跖骨骨折多由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引起,如重物砸伤、扭伤、足弓塌陷等。

02

高发人群

运动员、军事人员、老年人等因长期高强度活动或骨质疏松而易于发病。

03

临床治疗基本原则

6px

6px

6px

尽可能恢复跖骨的解剖结构和足弓的稳定性,避免畸形愈合。

解剖复位

使用止痛药、抗生素等,预防感染,缓解症状。

药物治疗

采用石膏固定或手术内固定,同时配合早期康复锻炼,促进骨折愈合和足弓恢复。

固定与康复

01

03

02

密切关注骨折愈合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预防并发症。

定期复查

04

02

临床表现与评估

PART

典型症状与体征识别

疼痛

肿胀

畸形

功能障碍

跖骨骨折后,患者常常出现疼痛,尤其在行走或负重时疼痛加剧。

骨折部位会出现肿胀,可能伴有瘀斑。

骨折部位可能出现成角、短缩等畸形。

患者行走或负重时会出现功能障碍。

影像学检查标准流程

常规进行X线检查,以明确骨折类型、移位情况等。

X线检查

对于X线难以发现的隐匿性骨折或复杂骨折,可进一步进行CT检查。

CT检查

对于软组织损伤情况,MRI检查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MRI检查

疼痛与肢体功能评估

疼痛评估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或数字评分法(NRS)等评估疼痛程度。

01

肢体功能评估

根据患者的行走、负重、活动等情况,评估肢体功能受损程度。

02

活动度检查

检查患者主动和被动活动情况,确定关节活动范围是否受限。

03

03

急性期护理措施

PART

患肢制动与抬高规范

密切观察

观察患肢末梢血运、感觉和运动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03

将患肢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有助于减轻肿胀和疼痛。

02

抬高患肢

患肢制动

采用石膏、夹板或支具固定,确保骨折部位稳定,防止进一步损伤。

01

冷敷操作技术要点

受伤后24-48小时内进行冷敷,有助于减轻肿胀和疼痛。

冷敷时机

冷敷方法

注意事项

使用冰袋、冰毛巾等物品进行冷敷,每次敷20-30分钟,每日敷4-6次。

避免冻伤皮肤,冷敷时应隔一层毛巾或衣物,且不要直接敷在皮肤上。

疼痛管理药物应用

药物种类

根据疼痛程度选用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止痛药等。

药物剂量

按照医嘱剂量使用,不要自行增减剂量。

用药时间

疼痛剧烈时可每4-6小时使用一次,但需注意药物副作用和禁忌症。

其他方法

可通过按摩、深呼吸、放松等非药物方法缓解疼痛。

04

固定期护理重点

PART

确保石膏或支具固定牢靠,避免移动或摇晃。

石膏/支具的固定

保持石膏或支具的干燥和清洁,避免污渍和汗液积聚。

石膏/支具的清洁

01

02

03

04

根据骨折部位和程度选择合适的石膏或支具。

石膏/支具的选择

随着患肢肿胀的消退,及时调整石膏或支具的松紧度。

石膏/支具的调整

石膏/支具护理注意事项

末梢循环观察指标

患肢末梢皮肤颜色红润,表示血液循环良好。

观察颜色

患肢末梢皮肤温度应适中,既不过热也不过冷。

观察温度

询问患者患肢是否有麻木、疼痛等异常感觉。

观察感觉

观察患肢末节的活动情况,确保血液循环畅通。

观察运动

抬高患肢

将患肢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减轻肿胀和疼痛。

01

皮肤保护

在石膏或支具边缘垫上软垫,防止压迫皮肤。

02

皮肤清洁

保持患肢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汗液和污渍刺激皮肤。

03

皮肤按摩

在石膏或支具固定范围外的皮肤上轻轻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04

皮肤完整性保护策略

05

康复训练指导

PART

关节活动度恢复训练

早期活动

跖骨骨折后,应在医生指导下尽早开始脚趾、脚踝等关节的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关节僵硬。

01

被动活动

对于无法主动活动的患者,可通过理疗师或家属协助进行被动活动,以避免关节粘连和肌肉萎缩。

02

逐步增加活动范围

随着康复的进行,逐渐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和强度,但要避免过度活动和疼痛。

03

渐进式负重时间表

在骨折刚愈合的阶段,需要避免负重行走,以免对骨折部位造成二次伤害。

初期无负重

轻微负重

完全负重

随着骨折的愈合,可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增加负重,初期可使用拐杖、助行器等辅助行走。

当骨折完全愈合,且经过医生评估确认后,方可逐渐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