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动物生理学习题(附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
1.唾液含的消化酶是
A、淀粉酶
B、蛋白酶
C、ATP酶
D、脂肪酶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唾液中含有的消化酶主要是唾液淀粉酶,可初步消化淀粉。蛋白酶主要存在于胃液等中;ATP酶广泛存在于细胞中,不是唾液特有的消化酶;脂肪酶主要存在于胰液等中,用于消化脂肪。
2.影响气道阻力的主要因素是
A、呼吸道的长度
B、呼吸运动
C、气流形式
D、呼吸道的口径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气道阻力主要受呼吸道口径、气流速度和气流形式等因素影响。其中呼吸道口径是影响气道阻力的主要因素,气道口径越小,气道阻力越大。呼吸道长度对气道阻力也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气流形式会影响气道阻力,但不是最主要的决定因素。呼吸运动通过改变呼吸道口径等间接影响气道阻力,本身不是直接影响气道阻力的主要因素。
3.下列关于神经兴奋传导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动作电位可沿细胞膜传导到整个细胞
B、传导的方式是通过产生局部电流来刺激未兴奋部位,使之也出现动作电位
C、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传导距离增加而衰减
D、传导速度与神经纤维的直径有关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动作电位的幅度不会随传导距离增加而衰减。动作电位具有“全或无”的特点,一旦产生,其幅度就达到最大值,并且在传导过程中不会因为距离的增加而减小。A选项,动作电位可沿细胞膜传导到整个细胞,这是神经兴奋传导的基本特点之一;B选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就是通过产生局部电流来刺激未兴奋部位,使之产生动作电位;D选项,一般来说,神经纤维的直径越大,其传导速度越快,传导速度与神经纤维的直径有关。
4.中枢化学感受器最敏感的刺激物是
A、血液中的[H+]
B、脑脊液中的[H+]
C、血液中的[CO2]
D、脑脊液中的[CO2]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中枢化学感受器对脑脊液中的H?浓度变化最敏感,而血液中的H?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对中枢化学感受器的直接作用较小。血液中的CO?能迅速通过血脑屏障,在碳酸酐酶作用下与水生成碳酸,碳酸再解离出H?,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所以最敏感的刺激物是脑脊液中的[H?]。
5.进入血液的血小板,一半以上在外周血液中循环,其余的储存于
A、肝
B、脾
C、肾
D、淋巴结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血小板的生成受血小板生成素(TPO)的调节,其主要由肝脏产生。血小板在骨髓中生成后进入血液循环,一半以上在外周血液中循环,其余的储存于脾脏。脾脏是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也是血小板的重要储存场所。当机体需要时,储存的血小板可释放进入血液循环发挥作用。而肝脏主要参与凝血因子的合成等过程;肾脏主要是排泄等功能;淋巴结主要参与免疫反应等,一般不是血小板的主要储存部位。
6.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局部电流可使邻近区域发生的变化是
A、去极化
B、超极化
C、复极化
D、反极化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当神经纤维兴奋时,兴奋部位发生去极化,与未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局部电流可使邻近未兴奋区域发生去极化。超极化是膜电位更负的状态;反极化是动作电位上升支时膜电位内正外负的状态;复极化是动作电位下降支恢复到静息电位的过程,均不符合局部电流使邻近区域发生的变化。
7.皮肤中的游离神经末梢属于
A、感受器
B、效应器
C、传入神经
D、传出神经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皮肤中的游离神经末梢能感受外界刺激,属于感受器,可接受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冲动,然后通过传入神经传向神经中枢。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与题干不符;传入神经是将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到神经中枢的神经纤维;传出神经是将神经中枢发出的指令传导到效应器的神经纤维。所以皮肤中的游离神经末梢属于感受器,答案选A。
8.静息电位的实测值与K+的平衡电位的理论值比较
A、前者略大
B、前者略小
C、前者比后者大
D、两者完全相等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静息电位主要是由于K?外流形成的,但细胞内还有其他离子的影响,所以静息电位实测值略小于K?平衡电位的理论值。
9.心率加快时
A、心动周期持续时间不变
B、心动周期持续时间延长
C、舒张期不变,收缩期缩短
D、收缩期不变,舒张期缩短
E、收缩期和舒张期均缩短,但后者缩短较前者明显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心率加快时,心动周期持续时间缩短,且收缩期和舒张期均缩短,但舒张期缩短更明显。因为心脏舒张是心脏休息和充盈血液的时期,心率加快时舒张期缩短对心脏的充盈和功能影响更大,所以选E。
10.血液中CO2升高,最主要的是通过刺激什么影响呼吸?
A、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感受器
B、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感受器
C、肺部感受器
D、中枢化学感受器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血液中CO?升高时,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