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1.1;目标;(1)互操作性
具备使用多样的数字模型来映射物理实体的能力,并能在不同的数字模型之间进行转换、合并,以及建立‘表达’的等同性,如图1-14所示:;(2)可拓展性
数字孪生具备集成、添加和替换数字模型的能力,能够针对多尺度、多物理、多层级的模型内容进行扩展,如图2所示。;(4)保真性
数字孪生是对具有数据连接的特定物理实体或过程的数字化表达。这种数据连接确保物理状态和虚拟状态之间同步收敛,并提供对物理实体或过程整个生命周期的集成视图,有助于优化整体性能。;(1)数字孪生(DigitalTwin)
数字孪生是具有数据连接的特定物理实体或过程的数字化表达。
(2)数字孪生体(DigitalTwins)
“体”在中文中的涵义包括事物本身(物体、实体)或事物的格局或规矩(体制、体系)。加上“体”字后,数字孪生体就是一个名词。
(3)实体对象(Entity)
存在、曾经存在或可能存在的一切具体或抽象的东西,包括这些事物之间的关联。示例:人员,对象,事件,想法,过程等。
(4)物理实体(PhysicalEntity)
物理环境现实物理世界中离散的、可识别和可观察的事物。示例:城市、工厂、农场、建筑物、电网中的电流、制造工艺等。
(5)虚拟实体(VirtualEntity)
与物理实体对应的表示信息或数据的事务。
;(6)物理域(物理空间)(PhysicalDomain/Space)
由物理实体组成的实体集合,包含人员、设备、材料等。
(7)虚拟域(虚拟/数字空间)(Analog/DigitalSpace)
由虚拟实体组成的实体集合,包含模型、算法、数据等。
(8)数字化表达(AnalyticExpression)
物理实体的信息集合,用以支持与它相关的某些决策。
(9)数字化建模(AnalyticModel)
将信息数据分配给物理世界中待完成计算机识别的对象的过程。;(1)物联网(IoT)
互连的实体、人员、系统和信息资源的基础架构,以及对物理和虚拟世界中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响应的服务。
(2)基于模型的设计(MBD)
基于算法建模进行软件设计的过程。
(3)基于模型的企业(MBE)
在基于三维产品定义的完全集成和协作环境中,实现工程数据在整个企业的详细共享,确保数据传递快速、???缝且经济实惠。
采用建模与仿真技术对全部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无缝集成及战略管理,这包括但不限于设计、制造、产品支持等方面。
使用产品和过程模型来定义、执行、控制和管理企业的全过程。
此外,通过采用科学的模拟与分析工具,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做出最佳决策,从而根本上减少产品创新、开发、制造和支持的时间和成本。
;(1)资产数据(AssetData)
事实、概念或指示的规范化表达,以支持人员或设备进行交流、解释或处理。
(2)运营数据(OperationData)
在生产或运营中产生的数据。
(3)背景数据(BackgroundData)
运营或其他目的所需的数据,包括历史数据、相关数据等。
(4)元数据(Metadata)
有关逻辑包,逻辑组织,内容和文件的描述性信息。
(5)运营历史(OperationHistory)
有关实体的过去表现或学习经历的记录信息。
(6)维修历史(MaintenanceHistory)
将项目保留或恢复到能够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并执行其所需功能条件的所有操作的记录信息。;(1)工程模型(EngineeringModel)
几何、材料、部件和行为、构建和操作数据。
(2)元模型(MetaModel)
是关于模型的模型。这是特定领域的模型,定义概念并提供用于创建该领域中的模型的构建元素。;(1)一致性(Consistency)
物理实体与其对应的虚拟实体相匹配。
(2)统计模型(StatisticalModel)
基于概率理论的模型,通过数学统计方法建立。
(3)一致性评价(ConsistencyEvaluation)
用于评估物理实体与其对应的虚拟实体相匹配程度的过程。
(4)可靠性(Reliability)
在给定的条件下,给定的时间间隔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5)运营历史验证(Verification)
物理实体与其对应的虚拟实体相匹配。
(6)确认(Confirmation)
评估系统或组件以确保符合功能、性能和接口要求的过程。
(7)保真度(Fidelity)
虚拟实体准确地描述其对应物理实体细节的程度。;(8)可重构性(Reconfigurability)
物理实体及其虚拟实体可分解和重新组合的能力。
(9)鲁棒性(Robustness)
在存在无效输入或压力的环境条件下,系统或组件能够正常工作的程度。
(10)可追溯性(Traceability)
一种测量结果或标准值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