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护理学》测试题及答案六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医护理原则中的“调整阴阳”范畴?
A.寒者热之
B.虚则补之
C.热者寒之
D.实则泻之
答案:B
解析:调整阴阳侧重纠正阴阳偏盛偏衰,“虚则补之”属于“扶正祛邪”原则,针对正气不足。
2.患者咳嗽声重,痰白清稀,鼻塞流清涕,舌淡苔薄白,脉浮紧。其证型为?
A.风热犯肺
B.风寒束肺
C.燥邪伤肺
D.痰热壅肺
答案:B
解析:咳嗽声重、痰白清稀、清涕、苔薄白、脉浮紧均为风寒表证特征。
3.中药煎药时,需“先煎”的药物是?
A.薄荷
B.阿胶
C.磁石
D.钩藤
答案:C
解析:磁石为矿物类药物,质地坚硬,需先煎30分钟以上以充分释放有效成分;薄荷(后下)、阿胶(烊化)、钩藤(后下)。
4.下列哪项是“气滞血瘀证”的典型舌脉?
A.舌红少苔,脉细数
B.舌紫暗有瘀斑,脉弦涩
C.舌淡胖有齿痕,脉沉迟
D.舌苔黄腻,脉滑数
答案:B
解析:气滞血瘀证因气血运行不畅,可见舌紫暗或瘀斑,脉弦(气滞)涩(血瘀)。
5.中医情志护理中,“悲胜怒”属于下列哪种方法?
A.移情易性法
B.以情胜情法
C.暗示疗法
D.顺情从欲法
答案:B
解析:以情胜情法基于五行相克理论,悲属肺金,怒属肝木,金克木,故悲能胜怒。
6.患者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晄白,神疲乏力,舌淡,脉细弱。其护理原则应为?
A.平肝潜阳
B.补益气血
C.化痰祛湿
D.滋养肝肾
答案:B
解析:眩晕因劳累加剧、神疲乏力、舌淡脉细弱为气血不足之象,故需补益气血。
7.下列哪项不符合“热证”患者的饮食护理?
A.宜食绿豆、冬瓜
B.忌辛辣、姜蒜
C.多饮温水或凉汤
D.可用羊肉、桂圆温补
答案:D
解析:热证需清热,羊肉、桂圆性温,易助热,故忌用。
8.刮痧疗法的禁忌部位是?
A.背部膀胱经
B.颈部风池穴
C.腹部中脘穴
D.皮肤破损处
答案:D
解析:刮痧需避开皮肤破损、溃疡、肿瘤部位,以免加重损伤或感染。
9.患者产后恶露量少,色紫暗有块,少腹刺痛拒按,舌紫暗,脉涩。其证型为?
A.气虚血瘀
B.寒凝血瘀
C.气滞血瘀
D.血热妄行
答案:C
解析:恶露紫暗有块、少腹刺痛拒按、舌紫暗脉涩为气滞血瘀之象(无明显寒象或气虚表现)。
10.下列哪项是“哮病”发作期寒哮的典型症状?
A.喉中痰鸣如吼,痰黄黏稠
B.喉中哮鸣如水鸡声,痰白清稀
C.气短不足以息,动则尤甚
D.胸膈满闷,痰浊壅盛
答案:B
解析:寒哮因寒痰伏肺,可见哮鸣如水鸡声,痰白清稀;热哮则痰黄黏稠,喉中痰鸣如吼。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中医“治未病”思想在护理中的体现包括?
A.未病先防(调摄情志、饮食、起居)
B.既病防变(早期治疗、防止传变)
C.瘥后防复(康复护理、预防复发)
D.急则治标(缓解急症症状)
答案:ABC
解析:“治未病”强调预防,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急则治标”属于治病原则,非治未病范畴。
2.下列哪些属于“气滞证”的临床表现?
A.胸胁胀痛,走窜不定
B.疼痛拒按,固定不移
C.情绪抑郁或易怒
D.腹胀嗳气,得矢气则舒
答案:ACD
解析:气滞证以胀闷、疼痛(走窜不定)、情绪异常(抑郁或易怒)、气机不畅(嗳气、矢气后缓解)为特征;固定拒按属血瘀。
3.中药外治法的注意事项包括?
A.皮肤过敏者需先做药敏试验
B.敷药时间一般不超过6小时
C.颜面部禁用刺激性强的药物
D.药糊需保持湿润,避免干燥
答案:ABCD
解析:外治法需注意过敏反应、避免长时间敷贴(防皮肤损伤)、颜面部保护(防色素沉着或刺激)、保持药物湿润(确保吸收)。
4.下列哪些是“肝阳上亢证”的护理措施?
A.环境宜安静,避免噪音
B.饮食忌辛辣、烟酒
C.可按摩太冲、行间穴
D.鼓励剧烈运动以宣泄情绪
答案:ABC
解析:肝阳上亢需平肝潜阳,环境安静(防扰动肝阳)、忌辛辣(助火)、按摩太冲(泻肝火);剧烈运动易升阳动风,不宜。
5.下列关于“眩晕”患者的情志护理,正确的是?
A.肝阳上亢者需避免情绪激动
B.气血不足者需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