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室进修生护理理论试题
一、选择题
1.介入室护理工作中,关于患者术前准备,下列哪项是最重要的?()[单选题]*
A.皮肤准备
B.胃肠道准备
C.心理护理
D.完善各项检查
E.建立静脉通路
答案:D。原因:完善各项检查有助于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判断患者是否适合进行介入手术,是术前准备中最重要的基础环节。皮肤准备、胃肠道准备、心理护理和建立静脉通路也都很重要,但都是在患者适合手术的前提下进行的辅助准备。
2.介入室使用的造影剂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单选题]*
A.过敏反应
B.肾功能损害
C.低血压
D.发热
E.头痛
答案:A。原因:造影剂中的成分可能会引起人体的过敏反应,在介入室的工作中这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虽然肾功能损害、低血压、发热和头痛也可能是造影剂的不良反应,但发生的概率相对过敏反应较低。
3.在介入室护理中,对于穿刺部位的观察,术后多长时间内应特别密切?()[单选题]*
A.1小时
B.2小时
C.4小时
D.8小时
E.12小时
答案:C。原因:介入术后的穿刺部位在4小时内最容易出现出血、血肿等并发症,所以这段时间需要特别密切地观察,而1小时、2小时可能观察期过短,8小时和12小时虽然也需要观察,但4小时内的风险相对更高。
4.介入室常用的导管类型不包括?()[单选题]*
A.球囊导管
B.中心静脉导管
C.胃管
D.血管造影导管
E.溶栓导管
答案:C。原因:胃管主要用于胃肠道的相关操作,不属于介入室常用的导管类型。而球囊导管、中心静脉导管、血管造影导管和溶栓导管在介入操作中经常被使用。
5.介入室护士在防止患者发生对比剂肾病时,应鼓励患者术前术后的哪项措施?()[单选题]*
A.大量饮水
B.减少活动
C.高蛋白饮食
D.高钠饮食
E.吸氧
答案:A。原因:大量饮水可以促进对比剂的排泄,减少对比剂在肾脏的停留时间,从而降低对比剂肾病的发生风险。减少活动、高蛋白饮食、高钠饮食和吸氧对防止对比剂肾病没有直接的促进对比剂排泄的作用。
6.以下哪项是介入室护理中关于感染控制的关键措施?()[单选题]*
A.定期更换介入设备
B.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C.减少人员流动
D.提高室内温度
E.增加空气湿度
答案:B。原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能够直接防止细菌等微生物进入患者体内,是介入室护理中感染控制最关键的措施。定期更换介入设备成本高且不是感染控制的最直接关键措施,减少人员流动、提高室内温度和增加空气湿度对感染控制有一定帮助,但不是关键措施。
7.介入室护理人员在协助医生进行介入操作时,对于射线防护,以下哪种防护用品最重要?()[单选题]*
A.铅衣
B.铅帽
C.铅围脖
D.铅眼镜
E.铅手套
答案:A。原因:铅衣可以覆盖身体的大部分面积,对介入操作中来自不同方向的射线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铅帽、铅围脖、铅眼镜和铅手套虽然也有防护作用,但防护范围相对较小,铅衣是最重要的射线防护用品。
8.介入室患者出现急性心脏压塞时,以下哪项护理措施是首先要做的?()[单选题]*
A.立即通知医生
B.快速静脉输液
C.给予氧气吸入
D.准备心包穿刺用物
E.测量生命体征
答案:A。原因:一旦发现患者出现急性心脏压塞这种紧急情况,立即通知医生是首要的护理措施,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出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决策,之后才会根据医嘱进行快速静脉输液、给予氧气吸入、准备心包穿刺用物和测量生命体征等操作。
9.在介入室护理中,对于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应重点观察以下哪项指标?()[单选题]*
A.血小板计数
B.白细胞计数
C.红细胞计数
D.血红蛋白含量
E.血肌酐水平
答案:A。原因:抗凝药物可能会影响血小板的功能和数量,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可能导致出血或血栓形成等风险,所以对于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要重点观察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和血肌酐水平与抗凝药物的关系相对较小。
10.介入室护理中,下列哪种设备不是用于患者生命体征监测的?()[单选题]*
A.心电监护仪
B.血压计
C.血氧饱和度仪
D.除颤仪
E.体温计
答案:D。原因:除颤仪是用于抢救心脏骤停患者时恢复正常心律的设备,不是用于患者生命体征监测的。心电监护仪用于监测心电活动,血压计测量血压,血氧饱和度仪监测血氧饱和度,体温计测量体温,这些都是生命体征监测设备。
11.介入室患者术后转运过程中,以下哪项护理注意事项最重要?()[单选题]*
A.保持管道通畅
B.避免震动
C.遮盖患者身体
D.与家属多交流
E.快速转运
答案:A。原因:介入室患者术后身上可能带有各种管道,如输液管、引流管等,保持这些管道通畅对于患者的安全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