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标本采集、指尖血糖监测、糖尿病护理》考核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采集24小时尿标本测定尿蛋白定量时,需添加的防腐剂是
A.甲醛
B.甲苯
C.浓盐酸
D.冰醋酸
答案:B
解析:甲苯可在尿液表面形成薄膜,防止细菌污染并保持尿液化学成分稳定,适用于尿蛋白、尿糖等定量检测;甲醛用于固定尿中有机成分(如细胞、管型);浓盐酸用于尿17-羟类固醇等激素测定;冰醋酸用于尿醛固酮检测。
2.关于随机尿标本采集,错误的是
A.适用于门诊患者临时检测
B.需在患者进食后2小时采集
C.采集量应≥10ml
D.避免经血、粪便污染
答案:B
解析:随机尿无需严格限制时间,适用于门诊快速检测,但需避免饮食、运动等因素干扰(如餐后尿糖可能升高),采集量一般5-10ml即可,重点是避免污染。
3.指尖血糖监测时,采血部位首选
A.食指腹侧面
B.中指腹侧面
C.无名指腹侧面
D.小指腹侧面
答案:C
解析:无名指指腹侧面神经末梢分布较少,痛感较轻,且使用频率低于食指、中指,皮肤破损后恢复快,是首选采血部位。
4.糖尿病患者运动治疗的最佳时间是
A.晨起空腹时
B.餐后1小时
C.餐后30分钟
D.睡前2小时
答案:B
解析:餐后1小时血糖水平较高,此时运动可有效降低血糖,且避免空腹运动导致的低血糖风险。
5.胰岛素注射部位轮换时,两次注射点间距应至少
A.0.5cm
B.1cm
C.2cm
D.3cm
答案:B
解析:胰岛素注射需避免同一部位反复注射导致皮下脂肪增生,两次注射点间距至少1cm,同一区域内轮换周期建议≥2周。
6.采集尿酮体标本时,最适宜的尿液是
A.晨尿
B.随机尿
C.餐后2小时尿
D.夜间尿
答案:A
解析:晨尿因浓缩且受饮食影响小,尿酮体浓度较高,更易检测到阳性结果,尤其适用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筛查。
7.血糖仪校准的正确时机是
A.每次使用前
B.更换新试纸批号时
C.患者血糖波动大时
D.采血失败后
答案:B
解析:血糖仪与试纸需匹配校准,更换新批号试纸时必须进行校准,以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性;日常使用无需每次校准。
8.糖尿病足护理中,错误的措施是
A.每日温水洗脚(水温≤40℃)
B.指甲修剪应与指缘平齐
C.选择露趾凉鞋增加通风
D.避免赤足行走
答案:C
解析:糖尿病足需避免足部受伤,应选择合脚、透气的软底鞋,露趾凉鞋可能导致足部外伤,增加感染风险。
9.口服阿卡波糖的正确服药时间是
A.餐前30分钟
B.餐时第一口饭同服
C.餐后立即服用
D.睡前服用
答案:B
解析:阿卡波糖为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需与第一口饭同时咀嚼服用,才能有效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降低餐后血糖。
10.低血糖的典型症状不包括
A.心悸、手抖
B.皮肤湿冷
C.意识模糊
D.口渴、多尿
答案:D
解析:低血糖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心悸、手抖、出汗)和中枢神经症状(意识模糊、昏迷);口渴、多尿是高血糖典型症状。
11.24小时尿标本采集时,若患者于7:00开始留尿,正确的结束时间是
A.次日7:00
B.当日24:00
C.次日6:00
D.次日8:00
答案:A
解析:24小时尿标本需严格计时,从第一次排尿开始(如7:00),至次日同一时间(7:00)结束,最后一次尿液需留存。
12.指尖采血时,挤压采血部位可能导致
A.血糖值偏高
B.血糖值偏低
C.无影响
D.溶血
答案:B
解析:过度挤压会导致组织液渗出,稀释血液,使测得的血糖值偏低;同时可能引起局部淤血,影响后续采血。
13.糖尿病患者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比例应为
A.20%-30%
B.30%-40%
C.50%-60%
D.70%-80%
答案:C
解析: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碳水化合物应占总热量的50%-60%,是主要能量来源,需选择低GI(升糖指数)食物。
14.胰岛素笔注射后,针头应在皮下停留的时间是
A.5秒
B.10秒
C.15秒
D.20秒
答案:B
解析:胰岛素笔注射后需停留10秒,确保药物完全注入皮下,避免药液渗漏影响剂量准确性。
15.尿妊娠试验(HCG检测)最适宜的标本是
A.随机尿
B.晨尿
C.餐后尿
D.中段尿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