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急性中毒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5.pdf
文件大小:1.42 MB
总页数:16 页
更新时间:2025-06-11
总字数:约1.22万字
文档摘要

急性中毒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5

急性中毒是指人体在短时间内接触毒物或超过中群鼓的药物后,机体产生

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及其临床表现。急性中群病情复杂、变化急骤;

严重者出现多器官功能的陀碍或衰竭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1流行病学

在美国损伤相关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中,中群是第二大原因。我国卫

生部2008年发布的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结果显示,损伤和中毒是继恶性

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后的第五大死亡原因,占总死亡

表明,男

率的10.7%。1994~2007年我国发表的急性中诲流行病学研究

女比例为1:1.31;年龄粲20~29岁和30~39岁20~29岁

中在,占

40.28%

;有意接触毒物者高千意外接触者,自杀是急性中毒的重要原因;

急性中毒途径以消化道为主,地点以家庭为主;静脉注射途径多在娱乐场

1.09%~7.34%。

所出现。急性中毒病死率为食物中群在急性中毒中仍占

有重要的地位。氧化碳中郡与北方冬季家用燃煤取暖以及目前家庭使用

燃气、热水器或以液化石油为燃料的食火锅有密切关系。

2病情分级与评估

中毒严重程度评分标准分五级:

无症状(0分):没有中毒的症状体征;

1一过性、自限性症状或体征;

轻度(分):

中度(2分):明显、持续性症状或体征;出现器官功能防碍;

重度(3分):严重的威胁生命的症状或体征;出现器官功能严重陀碍;

死亡(4分):死亡。

在目前已知的所有急性中毒种类中,除非已有明确的针对该种中毒的严重

程度分级标准,其余急性中毒均推荐参考PSS,实行急性中毒病情分级并

动态评估。

3机制

3.1干扰酶的活性;

3.2破

坏细胞膜的功能;

3.3阻碍氧的交换、输送和利用;

3.4影响新陈代谢功能;

3.5改

变递质释放或激素的分泌;

3.6损害免疫功能;

3.7光敏作用;

3.8对组织的直接毒性作用;

3.9其他包括非特异性机制和原因不明等。

4诊断

.1

4诊断

急性中毒的诊断主要根据毒物接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结果,

目前临床上尚无法做到利用实验室毒物分析来快速明确诊断所有的毒物。

.1.

41毒物暴露:患者毒物接触史明确或有毒物进入机体的明确证据而无

临床中毒的相关表现,患者可能处千急性中毒的潜伏期或接触剂晕不足以

引起中毒。

4.1.2临床诊断:毒物接触史明确伴有相应毒物中毒的临床表现,并排除

有相似临床表现的其他疾病,即可做出急性中群的临床诊断;有相关中毒

的临床表现,且高度怀疑的毒物有特异性桔抗药物,使用后中毒症状明显

缓解,并能解释其疾病演变规律者也可作出临床诊断。

4.1.3临床确诊: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有确凿的毒检证据,即可靠的毒检

方法在人体胃肠道或血液或尿液或其他体液或相关组织中检测到相关毒

物或特异性的代谢成分;即便缺乏毒物接触史,仍然可以确诊。

4.1.4疑似诊断:具有某种毒物急性中毒的相关特征性临床表现,缺乏毒

物接触史与毒检证据,其他疾病难以解释的临床表现,可作为疑似诊断。

4.1.5急性毒物接触反应:患者有明确毒物接触的环境或明确的毒物接触

史,伴有相应的临床表现,常以心理精神症状为主,尤其群体性接触有毒

气体者,在脱离环境后症状很快消失,实验室检测无器官功能损害证据时,

应考虑急性毒物接触反应。

4.1.6诊断的其他问题

1隐匿式中毒:是指患者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的中毒。

l不明毒物中毒:毒物接触史明确,但不能确定毒物;临床表现与某种物

质明显相关;已知的疾病不能解释相关临床表现;以上条件均具备即可诊

断不明毒物中毒或未知毒物中毒。

急性中毒具有不可预测性和突发性,以下情况要考虑急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