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脑出血恢复期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1)
摘要
目的:探讨脑出血恢复期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例脑出血恢复期偏瘫患者实施全面的康复护理干预,包括基础护理、心理护理、运动功能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并观察患者康复效果。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护理,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有了明显改善,心理状态也更加积极。结论:科学、系统的康复护理能有效促进脑出血恢复期偏瘫患者的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
脑出血;恢复期;偏瘫;康复护理
一、引言
脑出血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偏瘫是脑出血患者常见的后遗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康复护理在脑出血恢复期偏瘫患者的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肢体运动障碍,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对1例脑出血恢复期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过程进行详细分析,旨在总结有效的康复护理经验,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二、病例介绍
患者,男,58岁,因突发头痛、呕吐伴右侧肢体活动障碍2小时入院。入院时患者神志清楚,言语欠清晰,右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右偏,右侧肢体肌力0级,肌张力低下,左侧肢体肌力、肌张力正常。头颅CT检查提示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出血量约30ml。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血压控制不佳。入院后给予脱水降颅压、止血、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病情逐渐稳定,进入恢复期。此时患者右侧肢体仍存在明显的运动障碍,生活不能自理,需要进行系统的康复护理。
三、康复护理措施
(一)基础护理
1.体位护理
在患者卧床期间,保持正确的体位是预防关节挛缩、肌肉萎缩和压疮的关键。将患者置于良肢位,患侧卧位时,患肩前伸,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患髋伸展,膝关节微屈;健侧卧位时,患肩前伸,上肢放在身前的枕头上,患髋、膝关节自然屈曲,放在身前的枕头上;仰卧位时,在患侧肩胛下放一小垫,使肩前伸,伸肘、腕背伸、手指伸展,在患侧臀部及大腿外侧放一沙袋,防止髋关节外展、外旋。定时为患者翻身,每2小时一次,翻身时注意保持肢体的功能位,避免拖、拉、推等动作,防止关节脱位和肌肉损伤。
2.皮肤护理
由于患者长期卧床,局部皮肤受压,血液循环不畅,容易发生压疮。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每天用温水擦拭患者皮肤,尤其是骨隆突处,如骶尾部、足跟、肘部等。使用减压床垫,减轻局部压力。定期检查皮肤情况,如发现皮肤发红、破损等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3.呼吸道护理
鼓励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协助患者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对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患者,可给予雾化吸入,稀释痰液。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期开窗通风,避免呼吸道感染。
4.泌尿系统护理
对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保持导尿管通畅,定期更换尿袋和导尿管。每天用碘伏消毒尿道口,防止泌尿系统感染。鼓励患者多饮水,以达到自然冲洗尿道的目的。当患者病情稳定后,尽早拔除导尿管,进行膀胱功能训练。
(二)心理护理
脑出血恢复期偏瘫患者由于肢体功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往往会出现焦虑、抑郁、自卑等不良情绪,这些情绪会影响患者的康复积极性和治疗效果。因此,心理护理至关重要。
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关心患者的生活和心理需求,倾听患者的心声,给予患者充分的理解和支持,让患者感受到温暖和关爱,从而建立起信任的护患关系。
2.心理评估
通过与患者及家属的交谈,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评估患者的心理问题程度。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计划。
3.心理疏导
向患者讲解脑出血的相关知识、康复治疗的方法和效果,让患者了解康复的过程和预期目标,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排解不良情绪。
4.社会支持
鼓励患者家属和朋友多陪伴患者,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同时,组织患者参加康复病友交流会,让患者分享康复经验,互相鼓励,增强患者的社会支持感。
(三)运动功能训练
1.早期床上康复训练
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始床上康复训练。包括翻身训练、桥式运动、关节被动活动等。翻身训练:指导患者向患侧和健侧翻身,逐渐增加翻身的难度和频率。桥式运动:患者仰卧位,双腿屈曲,双脚平放在床上,用力将臀部抬起,保持一段时间后放下,重复进行。关节被动活动:按照从近端关节到远端关节的顺序,对患者的肩、肘、腕、髋、膝、踝等关节进行被动活动,每个关节活动3-5次,每天2-3次,活动时注意动作要轻柔,避免过度牵拉关节。
2.坐起及坐位平衡训练
当患者的肌力有所恢复后,进行坐起训练。先将床头摇起30°,逐渐增加角度,直至患者能够独立坐起。坐起后进行坐位平衡训练,包括静态平衡训练和动态平衡训练。静态平衡训练:让患者坐在床边或椅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