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pdf
文件大小:195.09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6-11
总字数:约9.9千字
文档摘要

《乐思爱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乐思爱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适用专业】所有专业

【授课单位】【总学时】24

【编写执笔人】【编写日期】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1课程性

本课程是面向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是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大学生身心发展的

特点开设的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增进心理健康、开发心理潜能的一种新型课程。

本课程以科学的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结合当前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思想状况及实际

问题,本着科学性、理论性、指导性、实用性等原则进行授课,旨在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健康

的知识、心理调适的方法及心理自助的指南。本课程力求引导大学生努力践行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强调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强化心理健康意识,

识别心理异常现象;提升心理健康素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开发自我心理潜能;运用心理

调节方法,掌握心理保健技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1.2课程设计思路

(1)本课程的设计总体要求是切实践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能力为根

本”的全新教育理念,按照“必需、够用、兼顾发展”的原则组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

关知识点和技能点。

(2)本课程本着“预防为主,教育为本”的理念,以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为基础,

围绕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常见的心理困扰展开,采用经典案例分析、心理测验、心理游戏

等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从而增强大学生自我心理保健

意识和实际运用心理知识为自己和他人服务的能力。

2.课程目标

2.1知识目标

(1)普遍化的心理健康知识。了解心理健康基本概念和有关理论,明确心理健康的标

准,了解大学阶段的基本心理特征、常见心理问题的类型与表现等。

(2)个性化的心理发展知识。了解自我的心理发展水平、人格特点、行为模式、人生

目标等。

2.2能力目标

(1)自我探索技能:掌握自我分析、自我评估、自我价值澄清的基本方法并进行较全

面的自我探索,形成自我分析报告。

(2)人际交往技能:掌握人际沟通的基本技巧,学会化解冲突,能在团队中进行交流

与合作;学会正确处理恋爱与性心理问题,培养健康的爱的能力。

(3)自我管理技能:掌握情绪管理、压力和挫折应对、提升自我生命状态等基本技巧,

并将它运用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

2.3素质(思政)目标

(1)自我发展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树立心理健康发展的自主意识,了解

自身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能够对自己的身体条件、心理状况、行为能力等进行客观评价,

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进行自我调适或寻求帮助,积极探索适合

自己并适应社会的生活状态,发展自己。

(2)社会性发展目标:适应周围的社会环境,正常地与人交往,接受别人影响,也反

过来影响别人,在努力实现完善自我过程中积极地影响和改造周围环境,成为既善于掌握书

本知识,又善于跟他人交流合作,既能独善其身,又具有移情和亲社会技能的人才。

3.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本课程共分为十二章,分别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心理咨询与心理异常、大学生自我

意识发展与培养、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塑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心理、大学生学习心

理、大学生情绪认知与管理、大学生人际交往、大学生恋爱和性心理、大学生压力管理与挫

折应对、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大学生生命教有与心理危机应对。具体的课程内容、课程要

求和课时分配如表1所示。

表1《乐思爱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课程要求及课时分配表

课程内容课程要求课时分配

(1)理解心理的概念,并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