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5
德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与
外部评估培训报告
韩振宇
(二O一O年十二月二十日)
根据工作安排,2010年11月19日—12月9日,我随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组织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与外部评估培训团”赴德国进行了为期21天的培训。培训期间,德国内部审计协会培训部主任克劳斯·汉斯先生介绍了德国内部审计工作概况,德国航空安全有限公司审计部主任舒瑞先生介绍了德国公司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主要方法,罗德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蔡靳思先生介绍了德国公司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的相关情况,柏林审计院院长助理莎赛娜·奥塞非女士介绍了德国政府审计工作的基本情况。现将培训的主要内容和本人的收获体会汇报如下:
一、德国内部审计工作现状及与中国石化内部审计工作的对比分析
(一)德国内部审计工作现状
1.德国内部审计工作概况。德国内部审计工作至今已有130余年的历史,从业人员约5万人,企业和公共部门普遍设立有内部审计部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已成为德国各类组织的自觉行为,德国内部审计协会为德国内部审计工作的行业自律性组织。
2.德国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主要模式。目前德国企业内审机构设置主要有三种模式,分别为在董事会下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总经理领导下的内部审计、财务副总经理领导下的内部审计。目前被德国企业普遍采用的是第二种模式—总经理领导下的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机构由总经理直接领导并向其报告工作。
3.德国内部审计机构的主要工作。德国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开展的经常性工作包括财务审计、运营审计、管理审计、内部咨询、协调内外部审计工作等。其中:运营审计是从企业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为保证公司运作的有效性和管理流程的优化而对公司重要业务流程所进行的审计,主要审计流程中各项业务活动是否符合公司目标、是否具有经济性。德国航空安全公司开展运营审计的典型案例是对公司航空应急指挥系统的有效性开展审计。管理审计主要是对公司的内部规定、操作流程、工作方式和监督机制进行审计,其中特点主要有:一是重视审计目标,即保证公司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二是重视控制系统,审计部门从过去的审计个别案例发展为对控制系统进行检查评价,在控制系统中选择审计项目,寻找问题,做出全面评价,并提出进一步完善
二、德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主要方法及与中国石化审计质量控制方法的对比分析
(一)德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主要方法
德国公司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主要是通过选择内部审计人员、审核审计报告、同行互审、外部评估等方式来实现。
1.选择内部审计人员。所有内部审计工作都需要由具体人员来完成,注重对审计从业人员进行选择,是德国企业普遍认为的控制审计质量的第一道关口。德国内部审计协会等行业自律性组织对内部审计从业人员的学历、专业、经验等没有做出统一的规定。实际操作中,企业一般要求内部审计从业人员具备大学以上学历,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和1-2门外语,熟悉2国以上的法律和文化,注重审计队伍中不同专业背景人员的搭配。通过不同专业背景人员的搭配,一方面适应审计范围日益广泛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可以发挥不同专业的协同效应。
2.审核审计报告。德国企业普遍认为审计报告是反映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载体,普遍注重对审计报告的严格审核,超过一定规模的审计部门会设置专职的质量控制专员,对审计报告等审计资料进行审核。在设置质量控制专员的情况下,审计报告通常要经过审计组长、质量控制专员和审计部门负责人的三级审核。审计报告的内部审核通常会注意关注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易懂性,要求审核人员用企业领导人的眼光去阅读审计报告,审阅能否读懂,因为审计人员理解审计报告的内容并不代表企业领导人也理解审计报告的内容;二是逻辑性,突出表现为报告中反映的问题和审计意见与建议之间是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部分审核人员会先读报告中审计意见与建议,然后再读报告中反映的问题,审核两者之间是否匹配和相互支持。
3.同行互审。此种方式是由两个业务类型或工作特点相同或相似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自愿进行的审计情况互相评审。通过同行互审,吸收其他单位之所长,并对照本公司的工作,发现差异,形成新的思路和方法,相互提出改进性意见。此种方式在德国企业有所开展,但并不普遍。德国航空安全公司曾与德国铁路公司开展过互审,并拟于明年与欧洲航空安全公司开展互审。
4.外部评估。具体内容在本报告第三部分介绍。
(二)与中国石化审计工作质量控制方法的对比分析
对比德国公司审计工作质量控制方法,集团公司自审计体制改革以来,在调整审计人员结构、加强审计报告审理、增强对外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采用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措施,在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在调整审计人员结构方面,集团公司审计体制改革初期,在分局人员招聘过程中,严把人员质量关,改善审计队伍知识结构,推进审计人员专业背景多元化。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