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新时代劳动教育教程》课程标准.pdf
文件大小:213.18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6-11
总字数:约6.07千字
文档摘要

《新时代劳动教育教程》

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劳动教育教程【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适用专业】各专业

【授课单位】【总学时】32

【教材】刘晓君、耿帮才、章莉,《新时代劳动教育教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22年9月

【编写执笔人】【编写日期】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普通高等院校学生一门必修的课程,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

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要求。这门课程围绕马克思主义劳动观,通过介绍劳动精神、

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帮助学生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

丽的观念,使其能够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

者。通过对劳动的基本理论学习,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劳动对实现个人价值、创造美好生活、

推动民族复兴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将中华民族勤俭、奋斗、创造、奉献的

劳动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

1.2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根据新时代劳动教育精神以及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突

出课程育人优势。通过以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为核心加强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理论

教育,使学生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加

强劳动实践教学,从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生产劳动教育和服务性劳动教育三方面出发,强化

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课程设计思路如下:

(1)强化劳动观念,弘扬劳动精神。

(2)强调身心参与,注重手脑并用。

(3)继承优良传统,彰显时代特征。

(4)发挥主体作用,激发创新创造。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劳动的含义和分类以及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2)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基本内涵和意义;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观的创新与

发展。

(3)理解劳动精神的核心内容、价值指向、基本内涵和践行方法。

(4)掌握主动劳动和诚信劳动的要求;了解合作劳动的意义和提高合作劳动能力的途径。。

(5)了解我国的劳动法律制度和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6)了解劳动安全事故的种类和发生的原因。

(7)了解职业病及其种类。

(8)掌握洗衣常识、熨烫技巧和常用的针法,学会合理地收纳衣物。

(9)了解中国饮食文化,学习烹饪知识和技能。

(10)了解起居知识和物品整理知识。

(11)掌握寝室美化和校园公共区域美化相关要求。

(12)了解实习实训的分类、意义和要求。

(13)了解创业者应培养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思维。

(14)掌握创业和创业计划书的主要内容。

(15)了解志愿服务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

(1)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积极参加劳动教育;

(2)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法治思维和法制意识,提高合法劳动能力;

(3)掌握专业实习实训(含实验)劳动知识和技能,具备完成劳动实践所需的设计、操

作和团队合作能力,养成认真负责、安全规范的劳动习惯;

(4)理解劳模故事,传承劳模精神,营造“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

动最美丽”的校园劳动氛围;

(5)充分认识到创新劳动的个体价值,感受创新劳动对劳模人物成就精彩人生的价值引

领。

3.素质目标

(1)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观,理解劳动的本质和价值,

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2)了解二十四节气的由来,体会我国古代在农业科学和天文科学方面的辉煌成就,增

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3)培养主动参与劳动并努力完成劳动任务的劳动品质,遵守规范、脚踏实地、实事求

是与他人精诚合作、共同完成劳动任务的劳动品质。

(4)了解我国劳动保障法治建设成果,感受我国为保障劳动者权益所做的努力,大力弘

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5)通过学习爱国敬业模范赵庆祥的光荣事迹,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