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不同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配套技术应用的阐述
近年来,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积极推广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将夏季农作物小麦和油菜,以及秋季农作物水稻和玉米都纳入秸秆还田范围内,在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本文对小麦、油菜、水稻、玉米的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阐述多种秸秆还田技术模式、技术流程、作业要求以及配套农机具,提出秸秆还田配套技术应用,期望对促进农业生产机械化、现代化发展有所借鉴参考。
一、小麦、油菜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
(一)小麦、油菜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种类
1、旱耕水整秸秆还田技术
本地区夏季农作物以小麦、油菜为主,因农作物安排种植时间较紧,所以在秸秆还田中采用旱耕水整方式,以满足夏季农作物茬口安排需求,节省秸秆还田时间。
(1)秸秆还田技术流程
使用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油菜后,将小麦、油菜秸秆切碎,均匀抛撒到田内,之后施入基肥,适当增加氮肥用量。使用还田机械旱作灭茬还田,还田后放水泡田,使用农机平田整地,再使用插秧机进行水稻插秧。
(2)秸秆还田作业要求
联合收割机在作业过程中的留茬高度不得超过15cm,均匀切碎秸秆,秸秆长度不得超过10cm。在联合收割机上加装抛撒装置,将切碎后的秸秆均匀抛撒到田间。
(3)配套农机具
①采用联合收割机配套秸秆切碎抛撒装置,一次性完成小麦或油菜收获、秸秆切碎作业;②使用功率在62千瓦及以上的拖拉机配合秸秆还田机械,以确保秸秆还田机械宽幅符合作业要求;③采用秸秆还田机配套反转灭茬旋耕机。
2、水耕水整秸秆还田技术
(1)秸秆还田技术流程
使用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油菜后,将小麦、油菜秸秆切碎,均匀抛撒到田内,之后施入基肥,适当增加氮肥用量。再放水泡田,使用秸秆还田机耕整地,之后用插秧机进行水稻插秧。
(2)秸秆还田作业要求
联合收割机在作业过程中的留茬高度不得超过15cm,均匀切碎秸秆,秸秆长度不得超过10cm,秸秆还田机作业深度不超过15cm。
(3)配套农机具
①采用联合收割机配套秸秆切碎抛撒装置;②采用大马力拖拉机配套相应宽幅的秸秆还田机械;③采用埋茬起浆机配套秸秆还田机。
3、犁旋秸秆还田技术
(1)秸秆还田技术流程
这种还田技术适用于农作物收获后留茬不超过20cm的地块,先使用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油菜,将小麦、油菜秸秆切碎,均匀抛撒到田内,再采用犁耕方式将秸秆混入耕层,施入基肥,基肥中增加氮肥用量。之后,放水泡田,使用旋耕机整地,再使用插秧机进行水稻插秧。
(2)秸秆还田作业要求
使用联合收割机秸秆还田时,前茬作物的秸秆长度不得超过15cm,留茬高度不得超过20cm;采用旋耕机整地时,旋耕深度不得超过22cm,要求耕深稳定性不小于85%,覆盖率不小于80%,碎土率不得小于80%。
(3)配套农机具
①采用联合收割机配套秸秆切碎抛撒装置;②根据田地土壤情况和铧犁数量配置相应马力的拖拉机;③采用普通旋耕机进行旋耕作业。
4、灭茬粉碎秸秆还田技术
此项秸秆还田技术适用于前茬作物收获后留茬高度不超过20cm且秸秆长度不超过30cm的耕作田块。受特殊因素影响,如果在秸秆还田作业中未能均匀抛撒秸秆,则可以采用灭茬粉碎秸秆还田技术进行补救。技术流程为:在使用水耕水整秸秆还田技术或使用旱耕水整秸秆还田技术时,针对未均匀抛撒的田块增加灭茬粉碎作业环节,使用灭茬粉碎机再次粉碎秸秆,其他作业流程不变。
(二)小麦、油菜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配套技术要点
1、适时收获
在小麦成熟期,如果遇到干旱天气则需要在收割前5d向田内浇水,每公顷浇水量为450-600m3。机收小麦时,小麦含水量应在25%左右。机收抛撒小麦秸秆后,使用拖拉机翻压地块,翻耕深度不小于20cm,之后再耙平、播种玉米。一般情况下,机收小麦后的70%秸秆可以翻入土壤内,剩余30%秸秆用于覆盖表土,以达到保墒效果。在小麦秸秆还田中,每公顷田地的秸秆用量为3750-4500kg。
2、施肥技术
在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后,为加速秸秆在田内的腐解速度,满足后续作物的种植需求,应在常规施用基肥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氮肥用量,增加量按照每100kg秸秆增施1kg纯氮肥的标准进行确定。基肥、分蘖肥、穗肥之间比例为4∶4∶2,其中基肥中的氮肥尽量选用尿素、氨态氮,采用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施肥,将混合后的肥料撒施到秸秆残体上,促使秸秆快速腐解。如果下茬作物为玉米,则要施足基肥,每公顷施入纯氮75kg,磷肥75-90kg,可以采用复混肥料,以保证氮肥用量充足。如果下茬作物为水稻,则每公顷施入纯氮30-45kg,施肥后放水浸泡2-3d,之后再施足底肥,使用旋耕机耕翻入土,确保水田平整后机插秧。
3、泡田技术
在放水泡田时控制水层厚度,一般为1-5cm,泡田1-2d,以确保秸秆还田作业时的水田低处有水覆盖,高处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