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辅警招聘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培优).docx
文件大小:57.37 KB
总页数:32 页
更新时间:2025-06-11
总字数:约2.02万字
文档摘要

2025年辅警招聘考试模拟试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50题)

1、下列人员中,不能成为职务侵占罪的犯罪主体的是(??)。

A.外资企业的董事长

B.集体所有制工厂的厂长

C.私人企业的经理

D.国有银行的行长

【答案】:D

【解析】这道题考查职务侵占罪的犯罪主体。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是非国有的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国有银行属于国有单位,其行长不能成为职务侵占罪的主体。而外资企业董事长、集体所有制工厂厂长、私人企业经理所在单位均非国有,可能成为该罪主体。

2、某医院为了缓减经常人满为患的压力,开通了微信公众号网上挂号、交费业务,现拟把这一消息及操作流程告诉广大患者。该医院办公室在起草这份文件时,应选用下列(??)公文文种。

A.公告

B.通报

C.通告

D.通知

【答案】:C

【解析】这道题考查公文文种的应用。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医院开通微信公众号网上挂号、交费业务并告知广大患者,属于在一定范围内让公众周知的事项。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通报用于表彰先进等,通知多是上级对下级。所以应选用通告。

3、下列权利中,属于物权的是()。

A.甲对自己承租的房屋享有的权利

B.乙对自己的承包地享有的权利

C.丙依据与丁签订的保管合同享有的请求丁支付报酬的权利

D.戊购买某公司股票享有的权利

【答案】:B

【解析】这道题考查物权的概念。物权是对物的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在选项中,乙对自己的承包地享有的权利属于物权。A选项中甲承租的房屋享有的是租赁权;C选项中丙依据保管合同享有的请求支付报酬的权利是债权;D选项中戊购买股票享有的是股权。物权通常与对物的直接占有、使用、收益等相关,乙对承包地的权利符合这一特征。

4、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是哪三个(??)

A.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B.全方位,多层次,全领域

C.分阶段,分重点,分领域

D.分地区,分步骤,分层次

【答案】:A

【解析】我国对外开放基本格局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指对全球所有国家开放;多层次是依据各地区情况与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的开放;宽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等诸多领域,不仅限于商品市场,还包括资本市场、技术市场和劳务市场等,这一格局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与对外经济合作交流。

5、下列行政案件中,不构成非法侵入住宅行为的是(??)。

A.黄某一直找陈某还钱,陈某躲避。黄某去陈某前妻华某家询问陈某下落,华某称不知道并一直让黄某离开其家,黄某赖着不走

B.公安派出所民警丙,接到群众报案称陈某家存放有爆炸物后,与同事亮明工作证件后强行进入陈某家检查

C.邓某无聊翻窗进入秦某家中,坐沙发上看了会儿电视后便离开

D.张某怀疑自己的宠物狗被与自己有积怨的邻居陈某藏匿,窜入陈某家查找,陈某很生气驱赶张某出去,张某更加怀疑陈某,坐在厅堂里让陈某交出宠物狗

【答案】:B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非法侵入住宅行为的理解。非法侵入住宅指未经允许强行进入他人住宅。选项A、C、D中,黄某、邓某、张某均未经允许进入他人住宅。而选项B中,民警亮明工作证件后因工作需要进入陈某家检查,属于合法行为,不构成非法侵入住宅。

6、警告车辆和行人注意危险地点的是()。

A.警告标志

B.禁令标志

C.指示标志

D.

【答案】:A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不同交通标志作用的了解。在交通领域,警告标志的主要作用就是提醒车辆和行人注意危险地点。禁令标志主要用于禁止某种行为,指示标志则用于指示方向和路线。而题目要求的是注意危险地点,所以答案是A选项警告标志。

7、留置时间不得超过____。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一次,延长时间不得超过____。

A.六个月;三个月

B.一个月;一个月

C.三个月;三个月

D.三个月;一个月

【答案】:C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留置时间的规定。在相关法律规定中,留置时间一般不得超过三个月。特殊情况下可延长一次,延长时间不得超过三个月。A选项六个月不符合;B选项一个月均不符合;D选项延长一个月也不正确。所以应选C选项。

8、柏拉图认为处于变化之中的事物不是真正的存在,持这种理念的人会认为以下哪项最真实?

A.一棵树

B.勾股定理

C.人的照片

D.关于马的概念

【答案】:D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柏拉图理念论的理解。柏拉图认为不变的理念才是真正的存在。勾股定理是永恒不变的数学真理;人的照片会随时间变化;一棵树是具体的、变化的事物。而关于马的概念是抽象且不变的理念。所以在柏拉图的理念中,关于马的概念最真实。

9、对因(??)引起的治安案件进行调解时,可以邀请当事人居住地的居(村)民委员会的人员或者双方当事人熟悉的人员参加帮助调节。

A.同事之间纠纷

B.邻里纠纷

C.亲友之间纠纷

D.在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