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辅警招聘考试模拟试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50题)
1、戚继光是明朝著名将领,以下业绩中不属于他的是:
A.组建新军
B.修筑长城
C.新疆平叛
D.抗击倭寇
【答案】:C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戚继光事迹的了解。戚继光在明朝主要功绩是组建新军、抗击倭寇以及修筑长城。而新疆平叛并非戚继光的业绩。在明朝时期,戚继光的活动范围主要在东南沿海和北方边境,未曾参与新疆地区的相关事务。
2、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秉公办事、平等待人、清正廉洁,不谋私利、不滥用职权、不损人利己、不假公济私。这体现了职业道德中(??)。
A.精益求精的要求
B.奉献社会的要求
C.办事公道的要求
D.互相服务的要求
【答案】:C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职业道德要求的理解。在职业活动中,办事公道意味着要遵守规则,公平公正对待人和事。从业人员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做到清正廉洁、不谋私利等,正是办事公道的体现。A选项精益求精侧重追求更高质量;B选项奉献社会强调为社会做贡献;D选项互相服务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C。
3、中国古代不乏修身治国方面的名言警句。下列句子与出处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B.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韩非子》
C.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
D.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大学》
【答案】:B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古代修身治国名言警句出处的了解。“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出自《管子》而非《韩非子》。A选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确实出自《岳阳楼记》;C选项“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出自《论语》;D选项“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出自《大学》。所以答案选B。
4、团结友善主要是规范公民与公民之间的道德关系强调公民之间的(??)
A.向心力
B.吸引力
C.感染力
D.亲和力
【答案】:D
【解析】团结友善作为公民道德规范之一,其核心在于调节和规范公民之间的道德关系。这种关系强调公民之间的和谐、亲近与善意,而亲和力正是体现这种和谐关系的重要特质。向心力、吸引力和感染力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与人际关系相关,但在此语境下,它们并不如亲和力那样直接且准确地表达团结友善所强调的公民之间的亲善关系。因此,选项D“亲和力”是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5、《监察法》规定,查封、扣押的财物、文件经查明与案件无关的,应当在查明后(??)内解除查封、扣押,予以退还
A.七日
B.三日
C.五日
D.一日
【答案】:B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监察法》中相关规定的熟悉程度。在监察工作中,对于查封、扣押的财物和文件,有明确的处理规定。根据法律要求,经查明与案件无关的,应当在查明后三日内解除查封、扣押,予以退还。选项A七日、C五日、D一日均不符合法律规定,所以答案是B三日。
6、某日深夜,武某持匕首抢劫下夜班的文某,文某一脚踢倒武某,致武某昏迷,匕首掉落一旁,文某仍气愤雅平,捡起匕首往武某心脏部位猛刺数下,致武某当场死亡。文某用匕首刺死武某的行为是(??)。
A.正当防卫
B.防卫过当
C.假想防卫
D.事后防卫
【答案】:D
【解析】在此案例中,文某最初面对武某的抢劫行为,采取防卫措施是合法的。然而,当武某被踢倒并昏迷,匕首掉落一旁时,不法侵害行为实际上已经结束。此时,文某捡起匕首并猛刺武某心脏部位,导致武某死亡,这一行为构成了事后防卫。事后防卫是指在不法侵害已经结束的情况下,对侵害人实施的防卫行为,由于此时已不存在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因此不属于正当防卫,而是属于故意杀人行为。所以,文某用匕首刺死武某的行为应定性为事后防卫。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政法机关办案只讲法律效果
B.政法机关办案只讲社会效果
C.政法机关办案必须既讲法律效果又讲社会效果
D.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不具有在一致性
【答案】:C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政法机关办案效果的理解。在法治社会中,政法机关办案需综合考量。只讲法律效果或社会效果都是片面的。法律效果是遵循法律规定,社会效果是考虑社会影响。而正确的是两者都要兼顾,所以答案选C,即政法机关办案必须既讲法律效果又讲社会效果。
8、下列关于臭氧层的说法错误的是(??)。
A.臭氧层对人类的作用较小,可有可无
B.臭氧层中的臭氧主要是紫外线制造出来的
C.臭氧层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短波紫外线
D.人类过多使用化学物质对臭氧层造成破坏
【答案】:A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臭氧层相关知识的了解。臭氧层能吸收短波紫外线,保护人类和生态,作用重大并非可有可无。紫外线可制造出臭氧层中的臭氧,人类过多使用化学物质会破坏臭氧层。选项A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