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下半年云南艺术学院博士人员(25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docx
文件大小:2.88 MB
总页数:145 页
更新时间:2025-06-11
总字数:约7万字
文档摘要

2025年下半年云南艺术学院博士人员(25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

?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请根据题目要求,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其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共30题)

1、冬瓜、黄瓜、甜瓜等葫芦科作物有着共同的祖先,但在历史的发展中逐渐演变成不同形态。在目前已知的瓜类作物中,冬瓜的基因组最大,包含27000多个基因。而且,冬瓜还是所有瓜类作物中保留祖先基因状态最多的。研究人员以此推断出所有瓜类作物起源于一个拥有15条染色体的祖先基因组,经过染色体多次断裂和融合等过程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瓜类家族。野生冬瓜果实只有鸡蛋大小,现在大多数冬瓜品种果实巨大,在冬瓜进化过程中上千个基因发生变化,研究人员从中找到两个控制冬瓜果实大小的基因。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冬瓜基因为何如此强

??B:冬瓜为何变得这么大

??C:瓜类基因之历史演变

??D:冬瓜基因之科学探究

正确答案选项:B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冬瓜是基因组最大的和保留祖先基因状态最多的作物,接着阐述研究人员以冬瓜的基因特点推断出所有瓜类作物的起源为一个祖先基因组,并在染色体多次断裂和融合等过程中形成了瓜类家族,最后指出现今大多数冬瓜果实巨大与基因有关。故文段围绕冬瓜大小的原因展开论述,对应B项。

A项,文段并未论述冬瓜基因特点的原因,无中生有,排除;

C项,“瓜类基因”范围扩大,文段只介绍了“冬瓜基因”,排除;

D项,“科学探究”表述宽泛,不明确,排除。

故本题选B。

【文段出处】《冬瓜为何变得这么大》?

?

2、过度的欲望与贪求无益于心里的健康,因此要用心去________人生中平凡的充实,在功名、财富的追求中多存几份________,使心灵清澄。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品味?淡泊

??B:体会?安逸

??C:品位?闲适

??D:体味?淡薄

正确答案选项:A

解析:分析第一空。根据“欲望与贪求无益于心里的健康”可知,后文应该是要用心去体验,体察人生中平凡的充实。A项、B项和D项均可。C项“品位”指人或事物的品质,且不能做动词。排除C项。

分析第二空。根据“在功名、财富的追求中多存几份________,使心灵清澄”可知,要有一颗淡泊名利的心,才能做到“使心灵清澄”,故该空应体现“淡泊名利”这一含义。故A项“淡泊”正确。B项“安逸”指安闲、舒适、闲适、悠闲,与语境不符。排除B项。D项“淡薄”指稀薄,如浓雾渐渐淡薄。也有因淡忘而模糊的意思,如印象淡薄。不符合语境,排除D项。

故本题选A。

?

?

3、人际交往也称人际沟通。指个体通过一定的语言、文字或肢体动作、表情等表达手段将某种信息传递给其他个体的过程。一位心理学家在论及人际交往时提出这样的一个公式:信息的全部表达=7%语言+33%声音+55%表情。

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人际交往中的信息沟通,绝大部分有赖于非语言的交往

??B:人际交往中的信息沟通,非语言行为可以代替语言行为

??C:人际交往中,语言行为和和非语言行为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

??D:人际交往时,语言的得体,声音的和谐,表情的自然,都是相互作用的

正确答案选项:A

解析:文段先讲了人际沟通的含义,然后通过一个公式引出人际交往中主要要素的构成,为文段的重点,主要讲信息的全部表达主要取决于“表情”,也就是非语言行为。

对比选项。A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故本题选A。

【解析拓展】

B项:“可以代替”说法错误。C项:“相辅相成”无中生有。D项:“相互作用”无中生有。

?

4、入世进取的极致,是追求安邦定国事业的成功和光宗耀祖的荣耀,归根结底是一种名利心,然而我赞同范仲淹所言,健康的名利追求是________人们向上向善的媒介,无需________更不是羞耻。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引导讳言

??B:指引逃避

??C:引领羞辱

??D:指令排斥

正确答案选项:A

解析:第一空,D项“指令”的意思是指示、命令,健康的名利追求不具有强制性,不可能命令人们向上和向善,排除。

第二空,由“无需······更······”可知,此处所填的词语在表意程度上要比“羞耻”程度轻,并且针对的是“健康的名利追求”。B项,“逃避”与“名利追求”搭配不当,排除。C项,“无需”与“羞辱”搭配不当,排除。

故本题选A。

【文段出处】《清音以清心听》

?

5、故事中的含义并不等于故事本身,意义的蕴含与发现都是通过语言,所以作家不能偷懒,不能用一套方式写所有的故事,那样只会形成千篇一律的风格。每个故事只有一个最恰当的语言方式,这就需要作家用心寻找。

由以上材料可知,决定一部作品价值的根本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