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基础考研资料试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30题)
1、单选题:以下哪种花木是观赏价值较高的花木,宜丛植,不适宜孤植?
A.茶梅
B.火棘
C.栀子
D.紫荆
【答案】:D
【解析】紫荆是观赏价值较高的花木,其花先叶开放,常常呈簇状生长于老枝和主干上,形成满树繁花的景观,宜丛植以营造壮观的视觉效果,若孤植则难以展现其群体美感和观赏价值。茶梅可孤植、丛植、盆栽等;火棘可孤植、丛植、篱植等;栀子可孤植、丛植或作花篱。所以本题应选紫荆。
2、芦原义信曾提出在外部空间设计中每隔多少米可有节奏的重复、材质的变化或是地面高差的变化,可打破单调,使空间生动起来?
A.8-12
B.20-25
C.30-35
D.45-50
【答案】:B
解析:芦原义信曾提出在外部空间设计中每隔20-25m可有节奏的重复、材质的变化或是地面高差的变化,以此打破单调,使空间生动起来。
3、单选题:除公园外,城市绿地中的建筑占用地面积不得超过陆地总面积的百分之多少?
A.2
B.3
C.4
D.5
【答案】:A
解析:在城市绿地规划建设中,除公园外,为保证城市绿地的生态、景观等功能的有效发挥,严格规定城市绿地中的建筑占用地面积不得超过陆地总面积的2%。
4、单选题:杭州西湖的“西湖十景”,在哪个时期就已形成?
A.北宋
B.南宋
C.明
D.清初
【答案】:B
【解析】杭州西湖的“西湖十景”在南宋时期就已形成。南宋时期,画院画师马远、陈清波等以西湖风景为题材进行绘画创作,逐渐形成了“西湖十景”的说法,它们分别是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双峰插云、雷峰夕照、南屏晚钟,所以正确答案是南宋。
5、根据《城镇绿道工程技术标准》(CJJ/T304-2019),以下哪一项是以自然要素为依托和构成基础,串联城乡绿色开敞空间,以游憩、健身为主,兼具绿色出行、生物迁徙等功能的廊道?
A.公园道
B.绿道
C.廊道
D.城市绿带
【答案】:B
【解析】依据《城镇绿道工程技术标准》(CJJ/T304-2019),绿道是以自然要素为依托和构成基础,串联城乡绿色开敞空间,以游憩、健身为主,兼具绿色出行、生物迁徙等功能的廊道。公园道并非符合该描述的概念;廊道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未准确对应题干所描述特征;城市绿带主要侧重于城市中带状的绿地,与题干所描述的定义特征不符。所以答案选B。
6、单选题:研究表明,实体围合面达到多少以上时,可建立有效的围合感。
A.30%
B.40%
C.50%
D.60%
【答案】:D
解析:研究表明,当实体围合面达到60%以上时,可建立有效的围合感。所以本题应选D。
7、单选题:红色建筑物周围配置植物,除了需要考虑植物生境要求,还需要考虑植物的色彩,以下哪种植物不是最佳选择?
A.琼花
B.红枫
C.金丝桃
D.锦绣杜鹃
【答案】:B
解析:在红色建筑物周围配置植物,要考虑植物生境要求和色彩搭配。红色建筑物本身颜色为红色,为了形成较好的色彩对比和搭配效果,应选择非红色系的植物。琼花通常为白色,金丝桃花朵为金黄色,锦绣杜鹃有多种颜色但以粉色、紫色等非红色为主色调,它们与红色建筑物搭配能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起到较好的景观效果。而红枫的叶片主要为红色,与红色建筑物颜色相近,不能形成明显的色彩反差,视觉效果不突出,不是红色建筑物周围配置植物的最佳选择。
8、单选题:联系各住户或各居住单元前的住宅小路及交叉口,可适当(),与休息活动场地结合。
A、放宽
B、收紧
C、植物密植
D、植物疏植
【答案】:A
解析:在联系各住户或各居住单元前的住宅小路及交叉口处,适当放宽空间能够更方便居民的通行,并且为与休息活动场地结合创造更好的条件。而收紧不利于通行和场地结合;植物密植可能会影响通行视线和空间的开阔性;植物疏植主要强调植物种植密度,与和休息活动场地结合以及道路本身的特性关联性不如放宽明显。所以应选择放宽,答案是A。
9、单选题:西方园林艺术的特征表达不正确的是
A.整体对称性
B.园林为主,建筑为辅
C.整体布局体现严格的几何图案
D.追求形式与写实
【答案】:B
解析:西方园林艺术通常具有整体对称性,整体布局呈现严格的几何图案,追求形式与写实,多以建筑为中心,建筑统率园林,而非园林为主、建筑为辅。所以表达不正确的是B。
10、城市防风林带应设在被护地区的哪个方向,并与风向作何种布置?
A.上风;垂直
B.上风;平行
C.下风;垂直
D.下风;平行
【答案】:A
【解析】城市防风林带的主要目的是阻挡和减弱风流,保护被护地区。设置在上风方向,能在风流到达被护地区之前对其进行阻挡和削弱,有效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