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基础考研资料试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30题)
1、伊顿提出的“补色平衡理论”揭示了一条色彩构成的基本规律,在景观设计中是提高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如绿色的互补色是
A.黄
B.蓝
C.紫
D.红
【答案】:红
解析:伊顿提出的“补色平衡理论”是色彩构成的基本规律,在景观设计中能提高艺术感染力。在色彩学里,绿色的互补色是红色,所以该题正确答案是红。
2、单选题:居住区应配套设置居民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场(库),地面停车位数量不宜超过住宅总套数的()%。
A.5
B.10
C.15
D.20
【答案】:B
解析:居住区应配套设置居民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场(库),从相关规定和实际规划要求来看,地面停车位数量不宜超过住宅总套数的10%,这有利于合理规划居住区空间、提升居住环境质量等。
3、单选题:下列不用考虑刚性角的基础是
A.砖基础
B.钢筋混凝土基础
C.灰土基础
D.石基础
【答案】:C
【解析】刚性基础受刚性角的限制,当基础由抗压强度较高的材料制作,而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很大时,若按刚性角逐步扩大基础底面尺寸,可能导致基础深度过大。砖基础、灰土基础、石基础均属于刚性基础,需要考虑刚性角。而钢筋混凝土基础为柔性基础,它不受刚性角的限制,所以不用考虑刚性角的基础是钢筋混凝土基础,本题应选C。
4、风景区实行分级保护,哪一级保护区属于严格禁止建设范围,该区应包括特别保存区,除必需的科研、监测和防护设施外,严禁建设任何建筑设施?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外围
【答案】:A
【解析】风景区实行分级保护,一级保护区属于严格禁止建设范围。该区域应包括特别保存区,在此区域除必需的科研、监测和防护设施外,严禁建设任何建筑设施。而二级、三级保护区及外围的建设管控要求与一级保护区有所不同,二级保护区限制建设与风景游赏无关的项目,三级保护区可安排一些符合规划的建设项目等,所以本题选A。
5、单选题:彼得·沃克设计的伯纳特公园属于哪种景观作品?
A.现代主义
B.后现代主义
C.极简主义
D.解构主义
【答案】:C
【解析】彼得·沃克是极简主义景观设计的代表人物,他设计的伯纳特公园具有极简主义景观的典型特征,如简洁的形式、纯粹的几何形状、精简的元素运用等,体现了极简主义追求简洁、纯粹、秩序的设计理念。而现代主义强调功能与理性;后现代主义具有多元性、复杂性和对传统的反叛等特点;解构主义则侧重于打破传统的结构和秩序。所以伯纳特公园属于极简主义景观作品。
6、当游憩林荫道用地宽度在40m以上时,宜采用哪种方式布置:
A.生产式
B.防护式
C.观赏式
D.游园式
【答案】:D
解析:当游憩林荫道用地宽度在40m以上时,游园式布置更能满足游憩的功能需求,为人们提供更丰富的游憩体验和空间感受。生产式布置主要侧重于生产相关功能,防护式布置着重于防护作用,观赏式布置主要强调景观观赏,均不符合用地宽度40m以上游憩林荫道的特性和需求,所以应采用游园式布置。
7、单选题:以下哪种植物为落叶乔木,树形态自然,叶菱形,因一种鸟类喜食其果而得名;秋色叶红色或黄色;耐旱、耐水湿;适宜在湿地种植。17世纪作为观赏植物引入美国,改变了美国东海岸的生态,将大片草原变成了森林,导致了生物多样性降低。
A.乌桕
B.枫杨
C.重阳木
D.苦楝
【答案】:A
【解析】乌桕为落叶乔木,树形自然,叶片呈菱形,因乌鸦喜食其果实而得名。乌桕的秋色叶呈现红色或黄色,具有耐旱、耐水湿的特性,适宜在湿地种植。在17世纪,乌桕作为观赏植物被引入美国,改变了美国东海岸的生态环境,使大片草原转变为森林,进而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枫杨、重阳木、苦楝均不符合题干描述的特征。
8、单选题:春季掘起的苗木,如果夏季种植,可采用()的形式过渡培养。
A.假植
B.寄植
C.种植
D.栽植
【答案】:B
解析:在苗木种植中,对于春季掘起夏季种植的苗木,寄植是常用的过渡培养形式。寄植是将苗木临时种植于其他地方,以保持其生命力并适应后续种植环境。而假植通常是为了短期保护苗木根系等,并非针对这种季节性过渡培养的典型方式;种植和栽植表述较为宽泛,没有准确体现出这种过渡培养的特定形式。所以应选寄植。
9、单选题:以下哪种植物为常绿灌木,枝常有棘刺,单叶互生,花白色,小而多,成复伞房花序,果红色或橙色?
A、胡颓子
B、火棘
C、紫珠
D、石楠
【答案】:火棘
【解析】火棘是常绿灌木,其枝常有棘刺,单叶互生,花白色且小而多,会形成复伞房花序,果实为红色或橙色,符合题目描述。胡颓子为大型常绿灌木,花为银白色或淡白色,果实椭圆形,成熟时红色,不符合描述。紫珠为落叶灌木,聚伞花序,果实为紫色,与题目特征不符。石楠为常绿乔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