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
商品学课程教学大纲
基本信息制订(修订)日期:年月日
课程代码
课程性质
考查
课时
32
学分
2
适用专业
物流
开课单位
先修课程
编制人
审核人
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其主要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商品养护和商品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对商品分类能力,商品质量辨识能力;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商品质量变化内外因分析能力;通过商品养护知识的系统积累,代表商品知识的引领自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以下教学目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温湿度对商品质量的影响
2.掌握储运中的温湿度管理
3.掌握生物体、灰尘、光线、气体对商品质量的影响
4.掌握储运中生物体、灰尘、光线、气体的防止
5.掌握流通领域对商品的质量保证
6.了解商品学基础理论知识
(二)能力目标
1.初步具备对嗜好性食品陈列展示的能力
2.初步具备对金属制品的进行防锈养护能力
3.初步具备对水产品进行冷链管理的能力
4.初步具备对高分子商品进行防老化养护能力
5.初步具备对粮谷商品进行防虫与防霉腐养护能力
6.初步具备对易碎液体商品进行防震养护能力
7.初步具备对果蔬进行销售、包装、储运养护能力
(三)素养目标
1.养成学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2.培养学生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胡逻辑思维能力
课题与课时分配
序号
课题名称
总课时
课时分配
理论
实践
其它
1
商品基础知识通论
6
5
1
2
湿度与商品养护
4
3
1
3
温度与商品养护
6
5
1
4
气体、灰尘、光照与商品养护
4
3
1
5
生物体与商品养护
4
3
1
6
其他因素与商品养护
4
3
1
7
流通领域的商品养护
4
3
1
合计
32
25
7
教学内容
课题一商品基础知识通论
任务一商品分类
通过本节课程学习了解商品、商品使用价值、商品构成;掌握商品的分类标志的选用、分类体系的编码、编制商品目录。初步具备进行商品构成与使用价值的分析的能力;能够依据商品自然属性对商品集合进行合理分类、赋予编码、编制管理目录。主要授课内容:商品的概念、特征、构成;商品使用价值;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商品分类。
主要授课内容:商品特征、商品构成、商品使用价值、商品分类标志选用、商品分类方法、商品分类应用、商品编码原则、商品代码的种类与编码方法、商品目录的种类、企业商品目录的形式与编制。
任务二商品质量
通过本节课程学习了解我国商品标准的分类与分级、商品检验的方法与依据;理解商品质量内涵;掌握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流通过程中商品质量的影响因素。初步具备规避影响商品质量的不当作业操作的能力;初步具备依据商品标准利用感官检验法检验并展示商品的感官质量。
主要授课内容:商品质量的内涵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我国商品标准的分类与分级、商品检验的内容、依据、方法。
课题二湿度与商品养护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了解湿度的表示方法;掌握空气湿度的变化规律、露点知识;掌握水造成的商品品质变化;掌握湿度的调节与控制。初步具备对商品进行湿度管理的能力;能够依据水与商品品质的关系分析具体商品品质变化趋势。
主要授课内容:空气湿度的表示方法,空气湿度的变化规律,露点,商品的吸湿性,商品的透气性、透湿性、透水性,商品吸水性能的表示方法;水与商品品质、湿度测量、密封、通风、干燥剂除湿、晾晒与烘烤,
课题三温度与商品养护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了解温度的表示方法、商品的热学性质;掌握温度的变化规律、温度影响下商品品质变化;掌握温度管理、冷链管理。初步具备对商品进行温度管理的能力;初步具备依据温度与商品品质的关系分析具体商品品质变化趋势的能力。
主要授课内容:温度的表示方法,温度的变化规律;温度与商品品质,商品的热学性质;温度测量,温度调节与控制,流通领域的温度调节;冷藏链的适用范围,实现冷链的条件,冷链术语和定义,冷库,冷链运输。
课题四气体、灰尘、光照与商品养护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掌握气体、灰尘、光照对商品品质的影响;掌握气体、灰尘、光照的防止措施。初步具备对商品进行防光、防气、防灰管理的能力。
主要授课内容:气体与商品品质、灰尘与商品品质、光照基础知识、光照与商品品质、防光措施。
课题五生物体与商品养护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了解易霉腐和易虫蛀的商品;掌握微生物生存条件、霉腐危害的过程、霉腐防治;掌握仓虫的生活习性、仓虫防治。初步具备对易霉腐商品霉腐危害阶段判断的能力;初步具备对商品进行防霉腐、防虫蛀养护管理的能力
主要授课内容:微生物种类与生存条件、常见仓库害虫、小动物与其生活习性、易霉腐与易虫蛀的商品,霉腐危害的过程、引起霉腐因素、常规管理防霉腐,常用防霉腐技法,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