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的根本情况
1、工程背景
楚雄市地处滇中,是楚雄彝族自治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改革开放的窗口,是省会昆明通往滇西各地州及南亚和西亚各国的交通要塞,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重要的地理位置,素有“省垣门户、迤西咽喉〞之称,又因楚雄城郊万家坝出土了世界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铜鼓、编钟,而被誉为“铜鼓之乡〞。1983年撤县建市,1986年国务院批准为国家乙类开放城市,1992年被列为滇中优先开展的重点城市,并于同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楚雄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市辖国土面积44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74万亩。
近年来,楚雄市加快了新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打造和投入,城市建设如火如荼。而老城区因历史形成的原因开发规模有限,没有太多的开展空间,因此老城区的房地产开发也显得较为温和,开发大多是见缝插针,未形成大片区的升级改造及规划。但由于老城区商业气氛浓厚,生活配套齐全,文化底蕴厚重,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适合商业购物、生活居住、文化休闲娱乐,加之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情感使然,老城区的改造和城市现代化建设较新区而言备受人们的关注和青睐。本工程就属于老城区旧城改造、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工程之一。
楚雄城市开展及规划〔主要依据楚雄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1〕
规划期
近期2006-2021年,远期2021-2021年。并对2021年以后的城市远景规划提出规划设想。将楚雄市主城规划区面积由原规划的49.8平方公里拓展为120平方公里。
城市性质
滇中城市群西翼中心城市,滇中特色大城市,滇中城市群的内核圈层,彝族文化名都,云南天然药城,滇中物流基地,适宜人居的山水园林城市,楚雄彝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滇中经济圈新的增长极和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中最具活力的自治州之一。
城市人口规模
近期2021年,全州总人口到达265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到达32%以上;楚雄市市区人口规模开展到22万。
远期2021年,全州总人口到达280万人左右,全州城镇化平均水平到达50%以上,州域城镇人口规模到达149万人。楚雄市向大城市迈进,市域城市人口规模开展到85万人左右。
城市总体布局
楚雄市总体的城市空间拓展原那么是“东进、西联、南优、北控、中聚〞,即空间东进,产业西联,农业南优,生态北控,功能中聚,城市空间开展重点方向是东进,城市产业与南华联合互动。
建立中心城市经济区。对具备较好的优先开发条件,具有较强的经济、人口集聚能力的区域,以鹿城、东瓜两镇为中心的50平方公里区域,确定为优化开发区。它是楚雄市乃至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于一体,具有较好的区位环境优势的区域。
正在进行的规划建设片区有:东南新城、开发区、桃园片区、城北片区、西河片区;
东南新城位于楚雄市东南方,包括东南片区和富民片区,东至鹿城镇李家庵、尹旗屯,西至雄宝路、州职教园区,北起鹿城东路延长线,南至富民中村,规划面积21.7平方公里。东南新城是以大型商业、特色商业、行政办公、文化活动、居住、科教园区、烟草及轻工业为主要功能的区域,是楚雄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城市建设开展的主要方向之一。规划通过“二纵四横主骨架,一心一带五组团〞〔即:二纵:至南北向60米准快速路和40米城市主干道;四横:指东西向鹿城东路、阳光大道、9号路和11号路;一心:指位于东南新城中部的彝海公园;一带:指贯穿南北青龙河水系及绿化带;五组团:指北部和南部的居住组团,东部的工业组团,西南部的教育组团和中部的公共设施组团〕。规划区内居住人口约为21万人。
开发区即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建设起来的楚雄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龙川江以北,沿江带状延伸。这里聚集了一批以天然药业等新兴产业为代表的现代制造业企业,并具有现代商贸效劳、对外交通、行政办公、居住等多种功能。
西北片区位于开发区西北,结合楚雄铁路线路、站场的规划调整,西北片区今后将建设物流园区,成为楚雄综合物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局部。
桃园片区位于城区东北,是以化工、冶金为主的工业区,在楚雄市第二产业中地位重要。
西河片区从西山、灵秀湖〔尹家嘴水库〕到其西侧的河全小河一带,是大致呈南北走向的两列山峦与溪谷,山明水秀,植被茂密,景致清幽,点点农宅、村舍坐落在山水之间。紧靠楚雄现状城区,已结合其优良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地方特色植物优势,规划了大面积茶花园和莲藕种植,以形成“十里荷塘〞和“茶花谷〞风貌,成为集绿色生态景观与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城市新型功能区。
根据?楚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一五〞时期,楚雄市年均经济增长速度为12%以上,高于全国、全省、全州平均水平。市政府把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化、城镇化和固定资产作为经济的工作重点,着力解决居民增收、住房、饮水、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在这样的有利环境下,楚雄的房地产投资仍保持较快开展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