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宕书屋设计方案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2.
核心设计理念
04.
材料与结构技术
05.
运营管理规划
01.
03.
空间功能布局
06.
实施与展望
项目背景解析
01
项目背景解析
PART
地理位置
岩宕书屋位于城市中心的文化区,紧邻城市主干道,交通便利。
地形地貌
场地为自然岩石山体,地形起伏多变,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特色。
气候条件
所在区域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有利于开展多样化的文化活动。
场地区位与地理特征
岩宕历史与现状评估
历史背景
岩宕原为采石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价值,是城市的文化遗产。
01
现状建筑
场地内保留了一些原有的采石建筑和构筑物,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底蕴。
02
环境现状
场地周边环境良好,植被丰富,但需要处理好与采石留下的切口和废弃物的关系。
03
设计目标与功能定位
设计理念
以岩宕的历史和文化为背景,结合现代设计手法,创造出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建筑空间。
03
书屋、展厅、咖啡厅、户外休闲区等,满足市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02
功能定位
设计目标
打造一个集阅读、休闲、文化交流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空间,展现岩宕的独特魅力。
01
02
核心设计理念
PART
自然地貌与建筑融合
设计中保留原有地形地貌,将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避免对地形进行大规模改造。
利用场地内的岩石资源,将其作为建筑的主要材料之一,增强建筑与环境的整体感。
通过建筑布局、形态和景观设计等手段,将建筑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营造出独特的文化氛围。
尊重地形
岩石利用
景观融合
文化传承与创新表达
在建筑设计中融入当地的历史文化元素,如传统建筑形式、装饰图案等,传承地域文化。
历史元素
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同时,采用现代设计手法和材料,使建筑具有时代感和创新性。
现代设计
通过建筑的内外空间布局、功能设置和展示手段,展现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历史底蕴。
文化展示
生态可持续性策略
被动式设计
利用自然通风、采光和遮阳等手段,减少对人工能源的依赖,提高建筑的能效。
01
雨水收集与利用
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用于景观灌溉、建筑清洗等,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02
绿化与植被
在建筑周围和屋顶种植本地植物,增加绿化面积,改善建筑微气候,为使用者提供舒适的环境。
03
03
空间功能布局
PART
主体阅读区结构设计
开放式布局
灵活的隔断设计
私密性阅读空间
照明设计
通过开放式书架和阅读桌椅的灵活摆放,营造出轻松自由的阅读氛围。
在角落或隔断处设置私密性较强的阅读空间,以满足读者对独处和专注的需求。
采用可移动的隔断或屏风,根据需求调整空间大小,提高空间利用率。
合理规划照明布局,确保阅读区的光线充足且柔和,减少对眼睛的疲劳。
公共活动区规划要点
设置多功能厅或活动室,满足讲座、沙龙、展览等多种活动需求。
多功能活动空间
提供舒适的休息座椅和交流空间,鼓励读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引入咖啡吧或茶室,为读者提供饮品和小食,增添休闲氛围。
确保公共活动区的无障碍通行,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
休息与交流区
咖啡吧与茶室
无障碍设计
连廊设计
通过景观连廊将各个功能区域连接起来,增强空间的连通性和整体性。
观景平台
在关键节点设置观景平台或景观窗,引导读者欣赏室外美景,缓解阅读疲劳。
绿化与景观融合
将绿化元素融入连廊和观景节点中,营造自然宜人的阅读环境。
艺术装置与展品
在连廊或观景节点处摆放艺术装置或展品,增添文化气息和艺术氛围。
景观连廊与观景节点
04
材料与结构技术
PART
原生石材再利用方案
石材分类与挑选
根据原生石材的质地、颜色和纹理,进行分类和挑选,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石材资源。
01
石材切割与加工
采用先进的石材切割和加工技术,将原生石材加工成符合建筑需求的形状和尺寸。
02
石材保护与修复
对于具有特殊历史价值或自然风貌的原生石材,采取保护措施和修复技术,确保其可持续利用。
03
光影调控系统设计
自然采光设计
光线调节与隐私保护
人工照明设计
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和布局,实现自然光的充分利用和调控,创造舒适的光环境。
根据书屋的功能需求和空间特点,设计合适的人工照明系统,包括照明灯具的选择、布局和照度控制。
采用窗帘、百叶窗等光线调节装置,实现光线的灵活控制和隐私保护。
防潮抗震技术措施
采用防潮材料和技术,对地面进行防潮处理,防止水分渗透和侵蚀。
地面防潮处理
按照抗震设计规范,进行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确保书屋在地震中的安全性。
结构抗震设计
对书架、阅读桌椅等设备采取抗震固定措施,防止设备在地震中倾倒或损坏。
设备抗震措施
05
运营管理规划
PART
分区使用管理模式
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将书屋划分为阅读区、休息区、活动区等,以提高使用效率。
针对不同读者群体,制定合理的管理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