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一、课程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能源需求日益增长。沼气作为一种清洁、环保、可再生的生物质能源,在我国农村地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沼气工程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沼气生产、利用和管理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我国沼气事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掌握沼气生产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设备;
(2)使学生了解沼气利用的技术和方法;
(3)使学生熟悉沼气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进行沼气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实际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3)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课程内容
1.沼气生产原理
(1)沼气发酵的基本原理;
(2)沼气发酵的微生物学基础;
(3)沼气发酵的工艺流程。
2.沼气工程设备
(1)沼气发酵池;
(2)沼气净化与利用设备;
(3)沼气发电设备。
3.沼气工程规划与设计
(1)沼气工程规划的原则;
(2)沼气工程设计的步骤;
(3)沼气工程设计的计算方法。
4.沼气工程施工与管理
(1)沼气工程施工的组织与管理;
(2)沼气工程设备的安装与调试;
(3)沼气工程运行与维护。
5.沼气利用技术
(1)沼气发电技术;
(2)沼气供热技术;
(3)沼气照明技术。
6.沼气工程案例分析
(1)国内外典型沼气工程案例分析;
(2)沼气工程投资与效益分析。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理论教学:
(1)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2)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2.实践教学:
(1)组织学生参观沼气工程现场,了解沼气生产、利用和管理的实际情况;
(2)开展实验室教学,使学生掌握沼气工程设备的操作技能;
(3)组织学生进行沼气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网络教学:
(1)建立课程网站,提供教学资源、在线答疑等服务;
(2)开展网络课程,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
五、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40%):
(1)课堂表现(10%);
(2)作业完成情况(10%);
(3)实验报告(10%)。
2.期末考试(60%):
(1)笔试(40%);
(2)实践操作(20%)。
六、教学资源
1.教材:
《沼气工程》、《沼气技术与应用》等。
2.教学课件:
沼气生产原理、沼气工程设备、沼气工程规划与设计、沼气工程施工与管理、沼气利用技术等。
3.实验室设备:
沼气发酵池、沼气净化与利用设备、沼气发电设备等。
4.教学网站:
课程网站、在线答疑等。
七、课程实施与评价
1.课程实施:
(1)按照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
(2)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2.课程评价:
(1)定期对课程进行自我评价,总结教学经验;
(2)邀请专家对课程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
(3)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八、课程特色与创新
1.结合我国沼气事业的发展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课程设计方案旨在为我国沼气事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为我国农村能源结构的优化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贡献。
第2篇
一、课程概述
1.课程名称:沼气工程
2.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
3.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沼气工程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施工技术和管理知识,培养学生具备独立进行沼气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的能力。
4.学时安排:6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8学时,实践教学16学时。
5.适用对象:环境工程、农业工程、生物工程等相关专业学生。
二、课程内容
1.沼气工程基本原理
(1)沼气产生的化学原理
(2)沼气发酵过程及影响因素
(3)沼气发酵产物的性质及应用
2.沼气工程工艺流程
(1)沼气发酵工艺流程
(2)沼气净化工艺流程
(3)沼气储存与输送工艺流程
3.沼气工程设备与材料
(1)沼气发酵设备
(2)沼气净化设备
(3)沼气储存与输送设备
4.沼气工程设计与施工
(1)沼气工程方案设计
(2)沼气工程设备选型与计算
(3)沼气工程施工技术
5.沼气工程管理与维护
(1)沼气工程运行管理
(2)沼气工程维护与检修
(3)沼气工程安全管理
6.案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