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序号
项目
保证措施
示意图
1
进场
检验
1)钢筋进场必须有出厂质量保证书,现场材料员严格检查钢筋出厂合格证、炉号和批量。
2)进场后,现场试验员应根据规范要求立即做钢筋复试,钢筋复试通过后方能批准使用。
2
钢筋
堆放
1)钢筋堆放场基层上用混凝土硬化或用碎石硬化,并从中间向两边设排水坡度,避免基层出现积水。堆放钢筋下面要垫垫木或工字钢,垫木或工字钢厚度(高度)不应小于200mm,间距1500mm,以防止钢筋锈蚀和污染。
2)钢筋原材堆放,需按照各阶段施工平面图的位置分规格、分型号进行堆放,不能为了卸料方便而随意乱放,而且必须设置钢筋原材标识牌,注明进场时间、受检状态、钢筋规格、长度等;
3)加工成型的钢筋需分构件、分区段、分类堆放,并设置成品钢筋标识牌,注明使用部位、钢筋规格、对应配筋单号及其上的钢筋号、钢筋简图、加工制作人及受检状态。
3
钢筋
加工
1)钢筋配料:根据工程的施工图纸及规范要求,对工程各部位进行详细的钢筋配料计算、审核,无误后方可进行加工,对节点、构造柱、暗柱以及连梁节点等钢筋过密处,要先进行放样,提前采取措施,便于现场的加工制作。
2)钢筋切割:采用钢筋切断机及砂轮切割机进行切断,切断时要保证刀片与冲击刀片刀口的距离,直径<20mm的钢筋宜重叠1~2mm,直径≥20mm的钢筋宜留3mm左右,以保证钢筋的下料长度。
3)箍筋加工:为保证箍筋加工的准确性,箍筋在加工机具的操作平台上用角钢焊出90°、135°及弯钩平直长度控制线,加工完后,要求用“箍筋检查模具”进行检查,确保加工出来的每个箍筋尺寸、弯钩长度、角度符合标准。
4
钢筋
连接
1)直螺纹连接
经检验合格的钢筋,在套丝机上加工螺纹,钢筋套丝在施工现场进行,为确保钢筋的套丝质量,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作业。
钢筋套丝的质量,必须由操作人员逐个用卡规或环规进行检查验收。钢筋的小端直径必须在卡规或环规的允许误差范围内。
2)绑扎搭接
钢筋搭接接头应设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可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接头。
搭接接头中钢筋横向净距大于或等于钢筋直径且不小于25mm。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下部钢筋不得在跨中搭接,板上部钢筋不得在支座搭接。
5
钢筋
绑扎
1)钢筋绑扎前要进行弹线。对于管廊结构底板、顶板钢筋绑扎前,要根据钢筋间距在底模上进行弹线确定钢筋位置,并每隔2.0m标红色油漆三角;对于墙柱,要通过弹线准确确定墙柱位置。
2)为有效控制管廊结构墙钢筋的间距,在钢筋绑扎时采用水平和竖向定距梯子筋对钢筋间距进行控制。
3)为保证基础底板、混凝土楼板上下层钢筋网片间距,在钢筋网片之间加设钢筋马凳,并且将钢筋位置线引至马凳上。
4)钢筋绑扎完成后,要根据设计图纸检查钢筋的型号、直径、根数、间距是否正确,检查钢筋接头的位置及接头长度是否符合规定;检查钢筋保护层厚度是否符合要求;检查钢筋绑扎是否牢固,有无松动现象;检查钢筋是否清洁,均合格后方可进入下到工序。
6
配合机电预留预埋
为保证施工质量,在施工准备策划时,明确要求:对于所有墙体、楼板洞口钢筋须一次配筋一次下料施工完成,避免钢筋绑筋完成后再切割。杜绝在钢筋工程中水电为预留预埋随意切割的现象,确保水电预留预埋位置准确和结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