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一章地球(第1课时)六年级地理上学期期末考点(鲁教版2024).pptx
文件大小:66.3 MB
总页数:74 页
更新时间:2025-06-11
总字数:约1.36万字
文档摘要

第一章地球(第1课时)第一节第二节六年级上学期期末(鲁教版)

1课标要求2思维导图3考点突破CONTENTS课程目录4考向探究5热点好题

考点要求课标要求1.地球的宇宙环境结合科学故事、史实材料等,说出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使用数据、类比等方式描述地球的大小。运用图片、影视资料以及数字技术等手段,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认识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结合图片、影视资料等,描述探月工程、火星探测以及空间站建设等人类太空探索的进展与意义。收集中国航天及太空观测发展的相关材料,举例说出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2.地球与地球仪观察地球仪,并用简易材料制作地球仪模型。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和纬线,说出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用经纬度描述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所在地的位置。在地球仪上识别两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等,说出划分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依据。课标要求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地球与地球仪

第一部分地球的宇宙环境

考点01地球在宇宙中1、宇宙定义宇宙是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统一,是万事万物的总称。天体系统时间空间月球地球地月系太阳系其它恒星系可观测宇宙其他行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考点梳理

1、宇宙考点01地球在宇宙中考点梳理

2、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考点01地球在宇宙中考点梳理

2、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地球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太阳小行星带太阳系的八颗行星按它们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注意:地球位于_________和_________之间。金星火星考点01地球在宇宙中考点梳理

2、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①距离太远最近的是_________星②地球位于_________星和_________星之间,距离太阳由近及远排第_________位③小行星带位于_________星和_________星之间④地球位于_________系⑤太阳是_________星、地球是_________星、月球是_________星⑥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是_________,体积最小的是_________水火金三火木地月恒行卫木星水星考点01地球在宇宙中考点梳理

3、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考点01地球在宇宙中考点梳理

外部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系中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稳定的太阳光照太阳目前处于稳定期自身条件表面温度适宜日地距离适中和自转周期适中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液态水的存在3、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考点01地球在宇宙中考点梳理

1、人类太空探索考点02太空探索考点梳理

1、人类太空探索①1957年: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进入太空。②1961年:苏联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③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登上月球。④1977年:美国“旅行者号”空间探测器成功发射。⑤1990年:美国哈勃空间望远镜成功发射。⑥1997年:人类第一台火星车“旅居者号”登陆火星。⑦2010年:国际空间站正式建成。考点02太空探索考点梳理

2、中国太空探索①探月工程考点02太空探索考点梳理

2、中国太空探索②火星探测考点02太空探索考点梳理

2、中国太空探索③中国空间站考点02太空探索考点梳理

2、中国太空探索④太空观测贵州500米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考点02太空探索考点梳理

2、中国太空探索①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②载人航天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圆满完成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③月球探测2007年,我国成功发射首颗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④太空观测2016年,我国在贵州平塘建成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⑤火星探测2021年,我国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⑥空间站建设2022年,我国天宫空间站全面建成。考点02太空探索考点梳理

3、太空探索的意义①②③④⑤⑥推动科技进步,促进新资源的开发,保障人类未来发展;了解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探索生命的起源;认识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更好地保护地球家园;带动高新技术发展,催生新技术,惠及全人类;体现人类的探索精神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考点02太空探索考点梳理

【典例】下图为太阳系局部图,图中M是绕地球运动的天体,据此完成1-2题。1.M属于什么天体(???)A.恒星 B.行星 C.彗星 D.卫星2.图中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A.太阳 B.地球 C.木星 D.天王星【解析】1.太阳系八颗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月球绕着地球转,是地球的卫星。故图中N、